矛和盾的集合課文
作者:黃水清
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比賽。
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鉆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牛與烏龜。自衛,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
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于是,發明家發明了坦克。
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1916年9月15日,英軍的坦克首次沖上戰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小學三年級上冊《矛和盾的集合》同步練習
一。認真閱讀《矛和盾的集合》一課,回答下面的問題。(15分)
發明家手持(chí)矛和盾,與朋友比賽。
對方的矛如雨點般(bān)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鉆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zhuō)不到我啦!”
可是,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wō)牛或烏龜。自衛,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
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lǚ)帶。于是,發明家發明了坦(tǎn)克。
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1916年,英軍的坦克首次沖上戰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1.寫出下面詞語的近義詞(3分)
安全( ) 勝利( ) 進攻( )
2.文中有不少用得好的詞語,
如:“左抵右擋”……我要把它們寫下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我還能另外寫幾個呢: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請用“_______”劃出文中的一個比喻句。
我還能仿寫一句呢:_______________。
4. 請圍繞 “發明家 矛 盾 合二為一 坦克”這幾個詞,歸納出本文的主要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了短文,我明白了一個道理:________________。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