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寫“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確讀“集合、招架”等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品質。
難點:讓學生懂得“誰善于把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
1、 能夠和大家一起學習我很高興!初次見面,給大家帶來一件禮物,這件禮物是老師精心準備的,大家請看屏幕:
幻燈出示:
“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2、這句話是老師送給大家的禮物!誰愿意收下它?讀讀看。要想真的理解這句話的含義,讀懂老師的心,咱們還要把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好好讀一讀。伸出手,和老師一起來書寫課題。(指導書寫矛和盾。)
二、讀
1、請同學們打開書,放聲讀課文,讓老師聽到你的讀書的聲音好嗎?如果遇到生字、生詞怎么辦?(指名回答識讀生字詞的方法。)大家開始吧。
2、剛才同學們讀得非常專心!誰來讀一讀屏幕上的生字詞?
幻燈出示
集 合 難以招架 固然 烏龜 坦 克 自衛 合二為一 大顯神威
長 處 勝利者
3、誰來讀?(師可以根據學生識讀情況鼓勵、正音,如:聲音響亮,口齒清晰;聽聽別人怎么讀?再試試看!等。)
三、悟
1、接下來,咱們換一種讀書方法,默讀課文。如果大家能夠潛心地默讀,一定會有許多的收獲!(生默讀課文,師巡視參與其中。)
2、讀完課文后,誰嘗試根據屏幕上的提綱說一說發明家是怎樣一步一步思考的:
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明家仔細考慮了一下: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明家又認真研究了一番: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師根據學生回答,可以激勵:很會讀書!善于在別人總結的基礎上概括!這就是合二為一。等等。)
四、品
1、會學習的孩子善于發現!在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是:
幻燈出示: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鉆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2、讀讀看。為什么這樣讀?你有什么發現?(第一個“!”表示對盾的不滿、埋怨。第二個“!”欣喜、高興。)
3、請大家帶著感情齊聲朗讀。
五、拓
1、課文學習到此時,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老師為大家精心準備的禮物:
幻燈出示:
“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2、誰能理解老師的用心,誰就能用一個成語概括一下這句富有哲理的話!誰就會收下這份不一般的禮物!(師板書:合二為一、取長補短。)
3、能否用上“取長補短”造句?試試看!
六、結
這句話不好理解;這句話卻很受用,這句話很貴重,它給人以啟發。我想你們已經收下這個珍貴的禮物了。大家齊讀該句。同學們,老師希望你們能夠把這份珍貴的禮物送給你的朋友,送給需要的人,好嗎?
板書設計: 矛和盾的集合
合二為一 取長補短
三年級上冊《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
由于題目上就有生字,所以上課時我采用先出示“矛”“盾”兩個字分別讓學生說說自已對這兩個字的理解,學生聯想到古代的兵器,這時我引導學生或畫或表演說出這兩種兵器的優缺點,引導學生思考這兩種如果集合在一起會是什么樣子呢?進入課文。
學生基本在讀了課文后就理解了大概內容,所以我請學生說說自已讀懂了什么,學生在用個性化語言說時,我趁機引導學生品味了“如雨點般向他刺來;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詞句。體會作者用詞用句的準確。并引導學生讀相關句子,去掉第五段比較體會作者文章結構的嚴密。
最后讓學生說說自已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再集體讀最后一段,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講一個道理。讓學生知道以后寫一個道理時就可以用事例來說明的寫作方法。最后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的集合”的例子,由于學生一時想不到,我只好先提示了雙層汽車、帶橡皮鉛筆等,學生經提示馬上說出了生活中的很多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