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駱駝》教案設計2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系,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道理。
2、理解詞語: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反復讀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對話,從后面的對話證實結論的正確,是觀察與推斷的結果。
教學難點:理解老人為什么沒看到駱駝卻把駱駝的特點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出示駱駝的圖片)
(生:駱駝)
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篇與駱駝有關的文章,請同學們翻開書到第16課(板書:16 找駱駝)
全班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全班輕聲朗讀課文,并畫出文中的生字。
老師知道找齊文中出現的生字,然后讓全班齊讀,指出讀錯的地方。
師:課文一共有多少個自然段啊?(11)
三、分析課文
(一)齊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商人當時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師:商人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著急)
商人為什么著急啊?(因為商人走失了一只駱駝,找了很多地方都沒找到)
師:當商人看到一位老人的時候,他是趕上去問的,那么那個字可以看出商人當時很著急呢?(“趕”字)
師:我們接下來學習2~8自然段,看看他們說些什么了?全班齊讀2~8自然段,找出那些話是老人說的?
分角色朗讀(注意語調)
師:從商人與老人的對話中知道,商人走失的駱駝有那些特點呢?(生答)
板書:左腳有點跛 左邊馱著蜜,右邊馱著米 缺了一顆牙齒
(解釋:跛是指腿或者腳有毛病,走起路來身體不平衡)
(三)師:當老人告訴商人他不知道駱駝往哪兒走時,商人的心情是怎樣的呢?(忿忿)
那我們接下來學習第9自然段,體會一下商人的心情,那位同學可以為大家朗讀這一自然段?(指名讀)
解釋“忿忿”是什么意思?(很生氣的樣子)
全班齊讀第9自然段,要讀出“忿忿”時的語氣。
師:商人懷疑誰把駱駝藏起來了呢?(老人)事實上老人有嗎?(沒有)
(四)師:那好,我們繼續學習下一自然段,聽聽老人是怎么說的?
請同學們閱讀第10自然段,找出老人是怎樣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生答)
板書: 右邊深,左邊淺 左邊有蜜,右邊有米
啃過的樹葉留下的牙齒印
為什么老人會知道這些呢?(仔細觀察)
師:老人因為看到了什么,才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生答)
那么這句話的前后分句之間是什么關系呢?〔出示小黑板〕(因果關系)
如果加上“因為、、、、、、所以、、、、、、”這句話應該怎么說呢?
讓學生仿寫后面兩句
師:那現在改成先說結果,再說原因,又是怎么說呢?(出示小黑板)
1、老人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那時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知道駱駝的左邊馱著蜜,右邊馱著米,那是因為_______________。
3、老人知道駱駝缺了一顆牙齒,那時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師:我們接下來學習最后一自然段,看看商人找到駱駝了沒有?全班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解釋:“果然”是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師:商人按照老人的指點找到駱駝了嗎?(找到)
這時商人會怎么想呢?(學生自由發言)
四、感悟課文:
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當我們遇到困難時,要仔細觀察,善于思考、分析,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聯系生活實際,你們在生活中碰到困難時,有沒有像老人哪有去解決問題呢?
課后作業:回家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
板書:
仔細觀察 認真思考 得出結論
看見 腳印右深左淺 左腳有點跛
又看見 左有蜜,右有米 左馱蜜,右馱米
還看見 啃過的樹葉留下的牙齒印 缺了一顆牙齒
老人的依據:腳印右深左淺——左腳跛
左有蜜右有米——馱著蜜和米
葉的牙齒印——缺牙齒
你覺得那老人是一個怎樣的人?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10.《找駱駝》優秀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