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給大家帶來的是人教版《人類的起源和發展》教案設計,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方面
1.說出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概述人類起源和發展的過程,以及在進化過程中人類在自身形態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
(二)能力方面
1.嘗試比較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異同點,人類在進化歷程中各個階段的不同點,提高分析比較能力。
2.嘗試區分事實和觀點。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1.認同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2.認同人類起源與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二、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和比較,總結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其形態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
三、教學重點
1.說出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
2.概述人類在起源和發展的過程中其形態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
四、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ppt、圖片、資料、視頻。
學生準備:長臂猿、猩猩、黑猩猩和大猩猩的相關資料。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
新課導入 |
【提問】關于人類的起源,你都知道哪些呢? 【講解】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 |
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
激發學習興趣的同時暴露學生的前認知。 |
|
新課教學 |
(一)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
1.引導各小組介紹現代類人猿的相關資料。 2.【提問】通過小組介紹,思考以下問題: (1)現代類人猿分布的地方有什么共同點?它們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點? (2)類人猿和人類有哪些異同(形態結構、生活方式、制造工具、語言交流等方面)?
(3)觀察森林古猿生活場景想象圖,森林古猿的生活方式與現在哪類動物的比較相似? 【過渡】為什么森林古猿的一支會走向了演化成人的道路呢? |
1.各小組介紹課前查找的有關長臂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的資料。 2.小組討論,回答問題 (1)現在類人猿主要分布在森林中,依賴植物的果實、嫩芽以及昆蟲等食物生存。 (2)類人猿的形態結構與人類有很大不同,以樹棲為基本生活方式,基本沒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活環境的能力,也沒有語言和文字的交流。 (3)森林古猿與現代類人猿的生活方式比較相似,它們都過著以樹棲為主的生活。 |
通過比較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相同點,體會人類和現代類人猿有親緣關系。 通過比較它們的本質區別,體會現在類人猿和人類是進化上的兩個分支。 |
(二)從猿到人的進化 |
1.自學指導:閱讀資料,思考問題。 教師提供的資料有:人和黑猩猩的手、骨盆、牙、骨骼比例、氨基酸種類等資料。 (1)地殼的劇烈運動和氣候的急劇變化對生活在東非大裂谷地區的森林古猿造成了什么影響? (2)你認為那時的森林古猿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3)哪些證據支持了你的推測? 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2.課本劇展演 通過課本劇表演,幫助學生理順從猿到人進化的原因、歷程(包括直立行走、制造工具、火的使用、語言的產生等對人類發展的意義)。 |
1.小組討論,回答問題。 (1)森林古猿的生活環境由熱帶雨林變為稀樹草原。它們的樹棲生活受到嚴重威脅,面臨需要下地行走,果實、嫩芽等食物缺乏,敵害增多等困境。 (2)會被迫改變原有的樹棲生活方式。 (3)化石為我們提供了證據:“露西”骨骼化石的下肢骨粗壯、骨盆寬闊,所以推測“露西”為直立行走。
2.以小組為單位編排課本劇:從猿到人的進化歷程。
|
1.通過閱讀思考,使學生體會從猿到人進化的原因、歷程和證據。
2.通過課本劇的展演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
|
(三)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
【提問】人猿同祖,現代類人猿是人類的近親。可是,剛剛同學們在匯報中提到,現在類人猿的生活狀況并不樂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 |
小組討論,制訂保護措施 1.建立自然保護區、遷地保護等。 2.向身邊的人宣傳保護環境、保護動物的意識。 |
在學生認同人猿同祖的事實后進行情感升華,形成保護生物的意識。 |
|
(四)技能訓練 |
技能訓練:區分事實和觀點。 |
閱讀課本,完成相應練習。 |
通過閱讀和練習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
|
課堂小結 |
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人教版《人類的起源和發展》教案設計全部內容,希望大家會喜歡,如果你們喜歡小編的推薦,請繼續支持語文迷網,謝謝大家。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