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安塞腰鼓
作者:劉成章
一群茂騰騰的后生。
他們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們樸實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風吹動了高粱葉子,也吹動了他們的衣衫。
他們的神情沉穩而安靜。緊貼在他們身體一側的腰鼓,呆呆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
但是,看!
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好一個安塞腰鼓!
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著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觀眾的心上,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好一個安塞腰鼓!
后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著,急速地搏擊著,大起大落地搏擊著。它震撼你,燒灼你,威逼著你。它使你從來沒有如此鮮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它使你驚異于那農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么奇偉磅礴的能量!
黃土高原啊,你生養了這些元氣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驚心動魄的搏擊!
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
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與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戰栗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嘆為觀止。
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痛苦和歡樂,現實和夢幻,擺脫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點中,交織!旋轉!凝聚!升華!
人,成了茫茫一片;聲,成了茫茫一片……
當它戛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的寂靜,以致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
簡直像來到另一個星球。
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教與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理解、積累“亢奮、晦暗、羈絆、冗雜、嘆為觀止”等詞語。
(2)、體會排比句的含義及其作用。
2、過程與方法
(1)、反復誦讀,體會文章恢弘的氣勢,理解其中包孕的情感和深意。
(2)、品析關鍵語句,體會文章語言的節奏美、詩意美。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散文是對高原生命的熱烈贊頌,是對民族魂魄的禮贊,感受其中生命的律動和力量,豐富文化素養。
教與學重點:
1.反復誦讀,體味文章的韻律和氣勢。
2.品味語句,體會語言的節奏美和詩意美。
教與學難點:
多角度理解本文的主旨。
教與學方法:
1.誦讀法。本文是一篇歌頌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散文。文章氣勢恢弘,詞語簡潔有力,句子鏗鏘激越。學習本文以朗讀一線貫穿,以充分誦讀中體會它的情勢,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動。
2.聯想想象法。本文是對生命、力量的禮贊,有著雄渾奇偉的畫面,更有著與畫面一致的氣勢磅礴的語言。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聯想想象,并通過多媒手段的輔助,加深對安塞腰鼓場面的理解,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意義。
3.研討法。對課文有關生命和力量的主旨的理解,鼓勵學生多角度擴展理解,如從歷史和現實角度研討。
課前準備:
預習全文,掌握積累文章字詞。利用圖書館,網絡查閱有關作者劉成章,黃土高原風情,安塞腰鼓的歷史資料、圖片,進行整篇成文,拓展學習空間,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
教與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背景音樂)《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伴奏》
古老的黃土高原,溝壑縱橫,風沙滿天。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貧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在那里卻產生了一種獨具魅力的藝術形式——安塞腰鼓。俗語說:“一方山水養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風情!碑a生于黃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獷、雄渾、動力十足。也是陜北人精神風貌的象征和符號。這一切均與陜北古老的歷史有關。陜北高原自古以來就是邊關要道,連接中原農業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秦始皇時期大將蒙恬,率三十萬大軍鎮守陜北,防止匈奴內侵;北宋時期的范仲淹、沈括等也曾來到陜北領導抵御西夏人入侵的戰爭……可以說,安塞腰鼓既是古代激勵邊關將士沖鋒殺敵、浴血奮戰的號角,也是將士們征戰凱旋的歡迎曲。它氣勢磅礴,充滿激情與力量,是生命的舞蹈與狂歡……
今天,我們將走進黃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看看那群“樸實”“沉穩”的陜北漢子,他們用安塞腰鼓向世人訴說什么?
(隨導語多媒體展示):黃土高原,安塞腰鼓的圖片
(多媒體展示):安塞腰鼓影片
2、走近作者劉成章。(多媒體展示)安塞腰鼓的課題,作者介紹。
劉成章,生于1937年,陜西延安市人,現任陜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散文學會常務理事。散文集《羊想云彩》獲首屆魯迅文學獎!栋踩摹穼懹1986年,它是一曲陜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頌歌,是一首黃土高原沉實、厚重內蘊的詩性禮贊。
二、學習新課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標示段序并結合工具書解決疑難字詞。
2、聽課文范讀,思考:聽了老師范讀后,請你說說整篇文章給你內心的感受是什么?請用一個詞語概括。( 震撼 )
3、學生和樂自讀,體會意緒與語氣節奏。思考: 文章寫了什么內容?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法指導:聽朗讀時要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鼓聲起之前,沉穩、期待,中速不乏力量;中間主體部分,激越、昂揚、飽滿、迸發,快中有層次;鼓聲落,讀書悠遠寂靜若有所思的情緒,稍慢。
4、學生集體朗讀,揣摩文章蘊涵的思想感情。
溫馨提示:集體朗讀模仿合唱和交響樂的形式。課文1至4段和28至30段可安排1名語感較好的同學誦讀;9、10、11段可由3人分別朗讀,25、26、27段也按9、10、11段的形式處理;13、17、22、24段由男同學齊聲讀。
(二)讀出自我,合作交流
1、本文大量運用排比和反復的修辭方法,語言氣勢充沛,節奏鮮明,感情強烈。請學生默讀全文,勾畫出使用排比和反復的語句,體會表達效果。
2、學生誦讀所勾畫的語句。
3、請學生就課文的詞、句式、修辭、寫法、結構等方面,用“______好,好在______”的句式簡要評述文章美點。
學法指導: 學生自主批注,小組內合作探究,然后班上交流。引導學生自主合作中去發現,去品味,去表達,進一步通過品味讀,領悟作者對安塞腰鼓的贊美與文字之美。
師適時引導學生重點品讀18節,27節。總結表達強烈的感情,可以用排比的修辭方法,增強語勢;還可以運用短句,節奏鮮明。
4、請學生分組品讀,根據文中描述用“______的安塞腰鼓”的形式,對安塞腰鼓進行概述、評價,空缺處可填詞、短語、句子。
教師示例:“源于古老厚實的黃土高原的安塞腰鼓”(填寫內容突出安塞腰鼓的地域風情)
(三)重點賞讀,質疑探究
1、結合課后研討和練習第二題分析。
A.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
(“那么一股勁”要“掙脫”“沖破”“撞開”什么?是什么“束縛”“羈絆”“閉塞”了“那么一股勁”?)
B.它使你驚異于那農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
以釋放出那么奇偉磅礴的能量!
(過著貧困生活的農民,哪里來的那么強大的力量?)
C.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D.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
(為什么聽到這樣的“雞啼”?)
2、教師提問,學生合作探究后回答。
(1)有關文章的主旨,有多種見解。聯系生活體驗,談談你的理解。
(2)西北現在好像成了貧困落后的代名詞,作者為什么這樣歌頌西北漢子?
教師點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