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任務一(10分鐘)
1、英子的成長離不開父親的影響,文中父親對英子的成長有哪些影響呢?
請用批注在文中概括出相關事件,或用勾畫的方法勾畫出相關語句(注意爸爸說過的一些話)并批注你的理解。
可使用“爸爸 ,讓(使)我 !钡木涫
設計意圖:
1、讓學生學會學習過程中的勾畫、批注等研讀課文的方法。
2、出示句式,減小學生學習難度。
3、讓學生達到學習能力的提升,達到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教育的目的。
教學方法:
學生自主完成,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點撥、指導、總結
對于總結我想說的是:如果巡視過程中,學生完成的很好,就不再進行共同總結。如果有共性問題,或多個小組都沒能勾畫出重點語句,老師會根據預設對全體進行適當指導。(以學定教,以下各環節基本相同)
過渡:從剛才的學習中,我們不難看出,是父親的教育和鼓勵影響著英子的成長(板書教育影響)。下面我們完成自主學習二
學習任務二
1、從上面的學習中,你能感受到是哪些美好品質的養成讓我們看到了英子的成長?(5分鐘)
設計目的:
1、檢驗學生對上個問題學習的效果,培養學生概括總結能力。2、聯系學生自身,教育學生知道英子的這些品質也是我們成長過程中應該具有的。
教學方法:1、學生自主完成,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點撥、指導、總結;2、學習過程中優秀交流成果進行展示。
解讀:這個問題應該不難解決,同學們結合本組的勾畫、批注,可以很快總結出諸如“要堅強、要敢闖、要熱愛生活、要重親情”等關鍵詞語。教師巡視過程中看各組總結情況,把握好學情,發現總結的比較正確、全面的小組,并要求其進行展示。當然一個小組可能展示不完整,還需其它小組進行補充。相信集大家之力,這個問題定能解決的很完美。
過渡:這個問題處理完后,老師總結過渡到第2個問題。
2、閱讀P68“我撿起小青石榴”到最后,勾畫出體現“我”長大的語句。(3分鐘)
設計目的:
此問題較簡單,學生很快就能找到,只勾畫即可。關鍵是老師的點撥,要告訴同學們,從這些語句中,我們可以看到英子對自身也有一個很清楚的認識,知道自己必須“長大”才能承擔起家庭的重任。通過這些問題的設計,讓學生感受到“進行自我認識”也是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教學方法:
1、學生自主完成,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對于這個問題,老師要進行必要的總結)
師總結:畢業離別,“我哭了,我們畢業生都哭了。”而親人永別,“我”卻沒掉一滴眼淚,這不是無情,而是一種責任,一種擔當。從這些語句當中,我們能感受到,我們的小英子真的長大了。(板書責任擔當)
過渡:通過前面的學習,你能歸納出英子的成長經歷嗎?下面我們進行“合作完成”環節。
合作完成(3分鐘)
小組合作歸納英子成長的歷程:(5分鐘)
設計目的:系統化前面所學內容。總結英子成長的三個方面。前面三個問題是“分”,這個問題是“總”
教學方法:本環節直接進行合作,讓學生能從前面三個問題中總結出本題答案。
處理方法:教師結合巡視情況總結學生合作完成情況。并出示問題答案讓學生參考。教師對內容總結,通過總結,使學生的思路更加清晰。
師總結:
第一個問題, “爸爸的教育和激勵的影響”。
第二個問題, “在生活的經歷中養成了許多美好品質”。
第三個問題,“能自我認識并在生活中學會了擔當”。
學習總結(3分鐘)
用一句話總結你學習本節課的感受,并在小組間進行展示。
設計意圖:
讓學生通過本環節,對本課有一個總的回顧和思考,對自身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再次體會“正確的認識自我”也是成長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學習方法:
此環節自主完成,達到“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的體驗”,“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體驗” 效果即可。
師總結:1、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親人的嚴格、期望和關愛。在愛與被愛中,我們應該學會理解和報答。
2、成長不僅僅是年齡的長大,成長更意味著一種責任,一種擔當。
3、小英子“不再是小孩子了”(板書這句話), 同學們,你長大了嗎?(板書成長)
并引入第四個導學環節
(四)體驗與表達(10分鐘)
回想我們的父母,在我們的成長路上付出了多少艱辛和不易,甚至委屈和淚水啊。同學們,當你學會了理解和報答,明白了責任和擔當的時候,一定會有很多話想對他們說,現在老師請你們寫下你最想對父母說的話,回家讀給我們的父母聽。我想他們一定會對你說“我兒子(閨女)真的長大了!”
設計意圖:
1、在前面知識學習、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完成本寫作任務。更深一層挖掘學生內心的情感,體會父母的艱辛和不易,明白感恩和報答不是掛在嘴上,而是要承擔責任,付出行動的。
2、作文想要打動別人,先打動自己;作文寫作也要求“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所以設計本次小習作,讓學生學會“在作文中如何寫出真情實感”,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處理方法:有了前面學習的基礎,同學們寫這個小作文難度應該不是很大,老師給不超過8分鐘的時間,靜等同學們去寫。由于水平不一樣,在這個過程中,有學生可能完不成(當然都能完成最好),為了使課正常進行,老師也必須打斷。但后面會留出時間,沒完成的可以繼續完善。
8分鐘后進入下一環節
同學們:生命如花,縱使多情而美麗,總有一天,它會無奈地凋謝,殞落枝頭。但一個飄香的靈魂卻可以超越時間與空間,永遠綻放在另一個心靈之中,在那里繼續散發陣陣幽香。 下面,老師送給同學們一首歌曲,伴著歌聲,默默念出你剛剛寫給父母的話,如果沒寫完的同學,可以伴著歌聲繼續去寫。我想,不管你有沒有寫完,你的心靈都會在歌聲中得到另外一種升華。(播放歌曲《可憐父母心》)(3分鐘)
老師總結并引入下一個環節:同學們,這節課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既有知識方面的也有成長方面的。下面老師留一個課下練習,希望你們能通過自主學習,小組交流的形式完成它。你們每天的進步,不斷的成長也要讓老師感受到啊。
(五)、方法運用、課下練習(2分鐘)
文中并沒有直接說父親的病危以及離世,而是把它隱含于其中(這在文學作品中叫做“伏筆”),你能勾畫出來,并作簡要批注(體現或說明或預示了什么)嗎?(完成后整理在作業本上)
例:(P61)“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嚨腫脹著,聲音是低啞的!-----“喉嚨腫脹著”說明了父親的病已經不輕了。
小知識:
“伏筆”是文學創作中敘事的一種手法,就是上文看似無關緊要的事或者物,對下文將要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預先作的某種提示或暗示,或者說是前文為后文情節埋伏的線索。
好處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結構嚴密、緊湊,讓讀者看到下文時,不至于產生突兀、疑惑之感。有助于全文達到結構嚴謹、情節發展合理的效果。在戲劇創作中有稱伏線。
設計意圖:
1、此文處處伏筆,事事照應,使文章結構井然,同時也暗含著全文沉重的感情基調。把這個作為練習的意圖在于,伏筆內容與本節課的教學主基調不相符,硬性穿插其中會影響本節課內容的連貫性、系統性,但也是不能忽略的內容。放在練習中,即是對學生勾畫、批注的練習,達到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研讀文本的能力。也通過這個練習,對本課教學內容進行補充。
2、“小知識”有助于學生認識“伏筆”,能更好的完成本題。也加大了本節課的知識含量。
更多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