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下面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我的老師》知識點,歡迎同學們過來做一做,相信做過后會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的.!
一、文學常識
《我的老師》節選自《魏巍散文選》。作者魏巍,原名鴻杰,曾用筆名紅楊樹,當代詩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說家,代表作《誰是最可愛的人》《東方》等。
二、重點字詞
蔡蕓(yún) 芝 黑痣(zhì) 褪(tuì)色 磕(kē)頭 榆(yú)錢 卜(bǔ) 問
魏巍 狡猾 焚香 存心 背誦 海鷗 占據 牽掛 援助 權威 糾紛 慈愛 依戀
珍寶 純真 時辰 迷迷糊糊 模模糊糊
溫柔:溫和柔順(多用于形容女性)。
心情如水:形容心地純潔,像清澈的水一般。
依戀:留戀,舍不得離開。
糾紛:爭執的事情。
熱戀:本課是親熱難舍的意思。
三、思路結構
這篇課文15個段。作者是循著回憶——依戀——思念“我的蔡老師”這條感情線索來抒寫的,全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最使我難忘的,是我小學時候的女教師蔡蕓芝先生”,由此展開對蔡老師的回憶。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敘述七件事,顯示蔡老師熱愛學生的美好心靈,抒寫了“我”敬愛、感激、依戀老師的情懷。
第三部分(第15段)呼應開頭,再次流露出思念老師之情。
四、課后練習答案
一、默讀課文,畫出文中所寫的七件小事,然后用簡要的語言加以概括。
答案:
第一件事 | 蔡老師假裝發怒 |
第二件事 | 蔡老師教我們跳舞 |
第三件事 | 蔡老師讓我們觀察蜜蜂 |
第四件事 | 蔡老師教我們讀詩 |
第五件事 | “我們”喜歡、親近蔡老師 |
第六件事 | 蔡老師排除“我”和伙伴之間的小糾紛 |
第七件事 | “我”睡夢里尋蔡老師 |
二、記敘性文章常常有一條線索,寫作思路就是圍繞線索展開的。本文除敘事外,還有一條情感線索貫穿其中,試結合文章內容作簡要說明。
答:本文的感情線索是回憶、依戀、思念“我的蔡老師”。
文章以“最使我難忘的,是我小學時候的女教師蔡蕓芝先生”一句開頭,引出對蔡老師的回憶。
接著,文章列舉有關蔡老師的七件小事,不僅寫出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的真摯感情,更表達了作者對蔡老師的深深依戀,“像這樣的老師,我們怎么會不喜歡她,怎么會不愿意和她接近呢?”“一個孩子站在那里,對你是多么的依戀!至于暑假,對于一個喜歡她的老師的孩子來說,又是多么漫長!”
最后,文章以“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師啊”,“什么時候,我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等,直接抒發了對蔡老師的思念之情,與開頭相呼應。濃厚的感情貫穿全文,使文章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三、本文的感情不是蕩漾在字面上,而是蘊含在平實的字里行間,像一股涓涓細流,綿長深遠。結合括號中的提示,揣摩下邊的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
1、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老師真的要打“我”嗎?大家為什么都笑了?)
2、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并沒有真正要打的意思。(這里為什么用“狡猾”一詞呢?)
3、我們見了她不由得就圍上去。即使她寫字的時候,我們也默默地看著她,連她握筆的姿勢都急于模仿。(“不由得”“默默”“急于模仿”表現了“我們”怎樣的感情?)
4、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里,對你是多么的依戀!(本文全篇用第三人稱指代蔡老師,這里改用第二人稱“你”,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1.這句話中,“好像”和“輕輕”兩個詞語,把蔡老師假裝發怒的情形形象地寫出來,而“大伙笑了,她也笑了”的“處罰”結果更是把老師的慈愛、兒童的機靈、師生間的親密友善充分表現出來。
2.“狡猾”本是貶義詞,這里作者在它前面加了限制成分“兒童的”,這樣它就具有了“調皮”“淘氣”的意思。作者這樣用詞,形象地寫出了“我”天真調皮的神態,反映了“我”與蔡老師非常親近的心理狀態。
3.學生對老師的愛首先體現在學習、模仿上!安挥傻谩薄澳薄凹庇谀7隆北憩F了學生對蔡老師的喜愛、依戀之情。
4.使用第二人稱更便于直接抒情。行文至此,文章改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蔡老師,可見,記憶喚醒了“我”對蔡老師的強烈的思念,一個“你”字,把作者對蔡老師至今仍懷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充分表達出來。
四、從你上學以來,哪位老師給你的印象最深刻?用一兩個事例,寫寫這位老師。不少于200字。
(此題意在讓學生模仿課文的寫法,調動記憶中的素材,實現由讀到寫的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