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寒假到,小編整理了關于七年級上冊語文的寒假作業答案,方便同學們在假期可以參考和學習!
1.①詮 ②憧 ③裨 ④危 ⑤瀏 ⑥納 ⑦昧 ⑧墜
2.
錯別字 湖 熒 宣 泄
改 正 糊 螢 喧 卸
3.C 4.D 5.B
6.示例:一回回送行,一天天守望,母親的牽掛如歲月般的綿長。
(要求符合語境,句式基本相同,比喻恰當。)
7. C
8. A
9.例: “留著、留著” “一只一只”,強調不停的留、不停的疊這些動作,表現詩人的執拗勁,由此寄托了詩人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10. “不灰心”不僅表現了作者對母親思念的濃烈,而且表達了思念必將通過紙船傳遞給母親的執著信念; “每天”既讓人感受到疊紙船次數之多,又表現作者對母親思念之持久和濃烈。(意思對即可)
11.①閱讀,是一種多功能的活動,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浸潤活動。②閱讀所能帶來的腦力沖擊,大得超乎想象。③閱讀帶來的大快樂,是任何其他的活動都難以相比的。
12.母親對讀書的癡迷影響了“我”,“我”對讀書的癡迷影響了女兒;讀書不但充盈了“我”一家三代人的心靈,而且還給予“我們”內心極大的快樂;讀書讓“我”一家三代人的生命得以浸潤。
13.詞語運用生動形象、準確到位,如“時時”表達出對讀書的渴望是一種常態;“饑餓”形象地描繪出對書的強烈渴求。“如蟻附膻”“蠶吞桑葉”“蜂兒采蜜”運用比喻手法,把“我”讀書時如饑似渴的情態刻畫得生動形象、淋漓盡致。
14.回憶了“我”青少年時代一次買書的經歷,表達了“我”對書的鐘愛之情,喜歡的書買不到,有一種失落感,就像失去一個至愛的朋友一樣,所以心中才有一種說不出的疼痛。
15. “我”覺得能通過自己的影響,讓讀書成為女兒生命中的組成部分,成為生存之需求,繼而快樂其生命,潤澤其生命,這便是“我”最大的成就。
16.答案略。(可舉例說明閱讀帶給自己的影響,或談某一部文學作品給自己帶來的啟發等。)
寒假第二天
1.①瑕 ②躊 ③絢 ④熙 ⑤錙銖 ⑥勝 ⑦qiè ⑧ tiǎn
2.
錯別字 粼 篇 竣 跡
改 正 嶙 翩 峻 際
3.①我只躲到你的懷里 ②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③寧信度,無自信也 ④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⑤海日生殘夜 次北固山下 ⑥折戟沉沙鐵未銷 杜牧 ⑦休將白發唱黃雞 浣溪沙
4. C
5.B
6.提示:注意稱呼、內容陳述、誠意、口語化等,語句通順。
7.答案示例:樂于探究(勤于思考) 誠實守信(相互包容)
8. 安恩在眾人的逼迫下說出了把牛牽到這里來的理由:讓它跟同類聚聚,散散心。
9.先是疑問,后是猜測,最后不滿、憤怒,語氣越來越強烈。
10. “堅定”表現出老太太不為金錢所動,珍惜這頭奶牛的真摯情感;“窘迫不安”說明老太太很善良,為給別人帶來誤解感到難為情。
11.安恩對奶牛,喜愛、尊重、憐惜、愛護,奶牛是她生活中的伙伴,她把奶牛當成和自己同類的生命看待(三個“我們”),可以看出安恩的淳樸和慈愛。
12.答案略。扣住文中的某個情節,感悟“人與動物要和諧相處、人要懂得感恩那些對我們無私奉獻的動物、要愛護和關心它們”中的任何一點即可。
13.不設標準答案,意對即可。參考: 美麗的童趣;可貴的童真;呵護童真(童趣);童真(童趣)等
14.不設標準答案,意對即可。參考: ① 我被一幅兒童畫的題字打動。② 母親因孩子誤讀廣告牌而捂住他的嘴。③ 老師帶領孩子們為雕像穿棉衣。
15.不設標準答案,意對即可。參考:“我” 誤認為貓看著魚是想吃魚,表現出自己對兒童畫的理解太成人化,“我”為此感到慚愧。
16.不設標準答案,意對即可。參考:一切關心孩子成長的人們,要呵護孩子的童真;對不諳世事的孩子,人們不能讓他們的希望擱淺。
寒假第三天
1.①鐫 ②銘 ③鴉 ④隙 ⑤攢 ⑥涉 ⑦諄諄 ⑧驀
2.
錯
二
泊秦淮
寫輕輕的煙霧和淡淡的月光籠罩著寒水細沙。兩個“籠”字將煙、月、水、沙四種景物融為一體,貼切傳神地勾畫出秦淮河兩岸朦朧淡雅的景象,創設出一種冷清愁寂的氛圍。首句寫景,先竭力渲染水邊夜色的清淡素雅。兩個“籠”字連用,將輕煙、淡月、寒水、細沙四種景物融為一體,貼切傳神地描繪出一幅月色迷茫、輕煙浮動的秦淮河兩岸夜景,給人以迷蒙之感。
居無定所
這些年來,我忙碌,漂移,居無定所,我曾經迷惑,甚至迷失,我開始懷疑我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是不是我當初的堅持及夢想,于是,我把空蕩蕩的身體繼續游走,游走到一些我陌生的地方,去尋找什么,我不知道,但是,在2003年的某一個清晨,我忽然聽見自己對自己說,不要怕,不怕哭,要勇敢,放輕松,要永遠相信,那個愛唱歌的自己永遠在出口等著我自己,2003的秋天是幸福的,我珍惜眼前的幸福…
更多熱門資料共享:
5、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寒假作業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