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下列文言選段,完成8——12題。(10分)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競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日:“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四聞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8.用“/”標出下列句子的節奏。(劃一處即可)(1分)
必 于 石 下 迎 水 處 嚙 沙 為 坎 穴
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的意思。(2分)
(1)閱十余歲 閱 (2)竟不可得 竟
(3)不更顛乎 顛 (4)但知其一 但
10.翻譯下列句子。(4分)
(1)爾輩不能究物理。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11.文中講到了三種尋找石獸的方法:一是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認為石獸會順流而下;二是 ,理由是 ;三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沖激,石獸反而會溯流而上。(2分)
12.你從這則故事中得到怎樣的啟示?(1分)
(二)閱讀下列文段,完成13——17題。(11分)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賴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
13.第一段畫線句寫了人們在草地上愉快地活動,其作用是 (1分)
14.“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一句中的“鉆”改成“長”好不好?為什么?(2分)
15.作者由花朵想到了果實,“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那么,你由“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想到了什么?用幾句話把它描寫出來。(3分)
16.第三段從 覺、 覺、 覺等方面來寫春風,而“‘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一句運用 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春風 的特點。(3分)
17.想想看,春天還是什么?發揮你的想像力,仿寫一個形式相同的句子。(2分)
春天是一縷輕輕吟唱的暖風,和著聲聲婉轉的鳥語;春天是一捧溫暖明亮的陽光,吻著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 , 。
(一)閱讀下列文言選段,完成8——12題。(10分)
8、(1分)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
9、(2分)(1)經過,過了 (2)終于,到底 (3) 通“癲”,瘋狂 (4)只
10、(4分)(1)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2)邊塞附近的人,大部分都死了。
11、(1分)就在原地找;(1分)理由是石獸會漸沉漸深。
12、(1分)示例:“事物的變化是很多的,不能憑主觀臆斷去判斷事物。”或“實際經驗有時比書本知識更可靠。”
(二)閱讀下列文段,完成13——17題。(11分)
13、(1分)襯托春草勃發給人們帶來的歡樂,表現春草的茂盛與可愛。
14、(2分)不好;因為“鉆”寫出了小草生命力頑強的特點。
15、(3分)示例:仿佛看到一片五顏六色的花海,正在燦爛的綻放!(想象合理即可)
16、(前面4空各0.5分,最后1空1分)觸覺、嗅覺、聽覺;比喻;溫暖柔情(意思點到即可)
17.(2分,句子結構相似,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示例:一股清涼澄澈的山泉,伴著悠揚動聽的琴音
更多相關文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