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乘船》,完成7~12小題。(12分)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
7、解釋下列句子的加點的實詞。(3分)
歆輒難之( ) 遂攜拯如初( ) 王欲舍所攜人( )
8、“歆輒難之”的“之”所指代的內(nèi)容是什么?他為何對此感到為難呢?(2分)
答:
9、華歆為什么不愿意拋棄所攜之人呢?(1分)
答:
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4分)
、傩疑袑挘螢椴豢?
譯:
、诩纫鸭{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
譯:
11、要是你遇到了這種事,你將會怎么做?(2分)
答:
請細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4小題。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1、本詩是一首 詩(律詩?絕句?)它的首聯(lián)運用了 修辭手法。首聯(lián)的作用是交代 、 。(4分)
2、本詩押 韻,韻腳是 。(2分)
3、本作者借古抒懷的詩句是 。(2分)
4、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2分)
答:
7、是否攜此人同行。 自身尚外難中,船小人眾,后有賊兵
8、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
9、主要采用對比的寫法來表現(xiàn)人物a、賊未至時,王朗不計后果,滿口應承 b、賊追至時,王朗為保自身,欲舍所攜之人,有始無終,毫無信義。
10、只有保全自己后,才有能力保全他人,遇事當謹慎,不輕易承諾,既諾,則言出必行,始終如一,講究信義
11、略
1、七律、設(shè)問、地理位置、地理環(huán)境
2、-in(en) 森、音、心、襟
3、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4、歌頌了諸葛亮的功業(yè)與才智,表達了作者對他壯志未酬,身先死的惋惜。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