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孔子說:“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復習舊知識中有所發現,才 “可以為師”。所以,要“知新”, 關鍵是要獨立思考。
(2)“溫故知新”的學習方法對你有怎樣的啟發?
在學習中要及時溫習舊知識,通過獨立思考,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有新發現,從而將知識融匯貫通,增長自己的能力。
5. 第五則: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1)這一則闡述了怎樣的內容?你從中掌握了什么學習方法?
闡述了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系。告訴我們要學思結合,二者不可偏廢。
(2)為什么要將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
學是基礎,只學不思,是死學;只思不學,是空想。只有將二者結合,才能真正領悟知識的精髓。
6.第六則: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本章討論思想道德修養,顏回清平樂道的高尚品質。
7. 第七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本章講正確的學習態度。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不但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類似的毛病。要虛心求教,取長補短,彌補不足。
8、第八則: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
本章講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應樂在其中,不羨慕、不貧圖不義之財。
9、第九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本章講的是要學習別人好的地方,借鑒別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點。
(1)這則講了怎樣的學習態度?
要善于向一切人學習。既要學習長處,又要借鑒短處,從而反省自己。
(2)用一個成語概括這則的主要意思。
取長補短。
(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你能聯想到孔子的哪句話?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第十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本章告訴我們時光飛快流逝,我們要學會珍惜時間。
11、第十一則: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本章用國家的帥將與一個人的志向做對比,說明立下大的志向,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2、第十二則: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本章說明一個人,要有大志,還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較大的收獲。
四、總結遷移
1. 請按照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品德修養給十則語錄歸類。
①說明學習方法的有: 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②表明學習態度的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③描述品德修養的有: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 新學期又開始了,我校要迎來一批新同學,請你從本文中為學校選擇一句話制成歡迎橫幅。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3. 《論語》中含有大量的成語,請再從《論語》中挑選出幾個本文外的成語。
不恥下問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4. 又要重新布置班級了,請在本文中選擇幾條格言,書寫成條幅,掛在班級墻壁上。
①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②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③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⑤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5. 學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
作為學生不應死學書本,應該掌握恰當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更應加強思想品德修養,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發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適應社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