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白兔和月亮》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8課《人生寓言》,講的是白兔擁有了月亮反而引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患,說的是好事也可以變成壞事。通過此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寓言的特點,引導學生如何把握文意歸納寓意,通過合作學編寓言,并能從這則寓言中獲得人生的啟迪。
設計理念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準確、貼切地探究寓意,并能聯系人生體驗,深入思索,領會課文深長的意味。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師:我們先來聽一則故事,要求同學們認真聽,并想想這是一種什么體裁的文章?(教師播放《狐貍和葡萄》的錄音,學生饒有興致地聽。)
生:寓言!
師:同學們在小學里學過寓言嗎?
生:(七嘴八舌)學過!有“烏鴉喝水”、“寒號鳥”、“南轅北轍”、“濫竽充數”……
師:請問同學們,你斷定這則故事為寓言的理由是什么?
生:結構短小,故事主人公是動物,還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寓意:要正視自己的不足。這些都符合寓言的特點。
師:說得很好。同學們想不想更進一步了解寓言這種體裁,甚至還能自己編上幾則寓言?
生:想!
師:今天我們就來試試,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看當代作家周國平寫的“白兔和月亮”這則人生寓言。
二、初讀,整體感知。
師:我們先來讀讀課文,是同學自己讀還是老師讀?
生:(自信地)我們自己讀。
師:那老師有兩個要求:一是注意朗讀中的語氣處理;二是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請同學概括地說出故事情節。
(生自由地大聲讀課文,有的一個人讀,有的三四人一起讀。)(學生讀完課文后,馬上有人舉手發言。)
生:有一只白兔特別喜歡月亮,每天晚上都要賞月,諸神之王把月亮送給了白兔,可是從那以后,白兔賞月再也沒有好心情,最后毅然將月亮還給了諸神之王。
師:不錯。那我們能不能用概括的幾個字將故事情節串起來,老師提示一下,如第一情節用“賞月”。
(學生思考片刻,舉手回答。)
生1:賞月、得月、賞月、拒月,主人公都是白兔。
生2:我覺得最后一個環節應該用“還月”更為恰當,因為白兔在得月之后覺得不適,才將月亮還給了諸神之王。“拒絕”是當場的一個給,一個不要。
師:說得太好了。同學能用精練的語言概括情節,特別是周卓一同學能從整體情節琢磨用詞,好極了!
三、精讀,品味語言。
師:白兔前后兩次賞月的心情是截然不同的,集中表現在哪幾段?生:第一段和第四段。
師:請同學速讀這兩段,找出修飾白兔賞月的詞語。
生:開始白兔是心曠神怡地賞月,后來是緊張不安地賞月。師:“心曠神怡”是什么意思?
生:心情愉快。
師:你能表演一下那種神情嗎?
(一學生模擬愉快狀。)
師:請同學想想這兩段能用同一種語氣朗讀嗎?
生(大聲地):不能,應該用不同語氣讀。
師:那分別該用怎樣的語氣?
生1:前一次賞月應該用歡快的語氣,第二次賞月應該用緊張的、急促的語氣。
生2:我認為第一次賞月除了歡快的語氣,還要突出悠閑自在的語氣。師:請同學分別用這兩種語氣朗讀這兩段。
(學生自由朗讀,面部表情也很豐富。)
師:作者在寫時不僅前后對照,而且在用語上也富有特色,值得品味。請同學從這兩段中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詞或句,并說說理由。(學生用鉛筆在書中圈點勾畫,片刻,大部分同學都舉起了手想發言。)生1:我認為“牢牢”、“盯著”這兩個詞語很形象。這兩個詞生動地刻畫出白兔在得月后賞月的心情是極其緊張的。
生2:我認為“繃著一個念頭”的“繃”字用得很好,這個字常用來指弦拉得很緊的樣子,用在這里更突出緊張心情。
生3:我喜歡“每天夜晚,她都來到林中草地,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因為這句話寫出了當時白兔是如何地自在逍遙。師:請問你能仿照這種寫法說一個句子嗎?先說時間,再說地點,然后是兩個選擇性的活動。
生3:(略作思考)每逢周末,我都來到茶館飲茶,或是悠閑自在地聽聽音樂,或是津津有味地品品茶!
生4:我最喜歡“烏云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到‘搶劫’”這句話,因為它形象地展現了一只時時刻刻擔心自己將月亮丟損的小兔子。
師:說得棒極了,老師想為同學設置兩個情景。
[!--empirenews.page--]第一個情景,有一天,當烏云遮住月亮時,白兔想:……
第二個情景,當圓月隨著天體運轉成了彎月時,白兔想:……請同學們閉目想像一分鐘,然后選擇一種情景說上幾句話。
生1:(第一個情景)難道是有人想偷我的月亮嗎?那可怎么辦呢?我又上不了天,我好煩,煩煩煩!我好急,急急急!
生2:(第一個情景)我的月亮呢?你到哪里去了?不要和我藏貓貓,不然,我可急死了,快點出來吧!
生:(第二個情景)我的月亮啊,你怎么變得像香蕉一樣,原來那像金盤子的你,一半跑到哪里去了?
(在品味、仿寫、想像的口語表達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以鼓勵為主。)
師:兩幅畫面,在我們面前出現了兩種不同心態的一只兔子,我們同學肯定是躍躍欲試要表現自己了,下面呀,老師就請大家分組進行表演,兩人一組,一人讀,一人動作表演。
(學生準備2分鐘。)
(一組學生上來表演。)
生:(評議)讀得還不錯,前后兩種語氣都表現出來了,就是小白兔演得太死板了,沒有活潑可愛的感覺。
師:那你能示范一下嗎?
(生作兔子蹦跳狀,其余同學鼓掌。)
(另一組三人上,一人讀,一人表演,一人拿道具:月亮、烏云。)
(表演完畢,全班鼓掌。)
師:同學們的掌聲是對你最好的鼓勵,所以平時應揣摩一番才動口、動手,這樣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四、深讀,了解寓意。
師:讓我們再思考:白兔賞月前后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生:得月。
師:請同學們根據文中詞句思考該用什么詞語來分別修飾“得月”與“還月”?
生:意外地得月,毅然地還月。
生:從天而降得月,矛盾地還月。
生:我認為“矛盾地還月”不恰當,因為這是一只慧心未泯的白兔,他還月時態度是非常堅決的,他再也不想擁有月亮了,因此,我認為說“如釋重負地還月”更好。
師:好極了,請同學們想像一下,當白兔從諸神之王處歸來時邊走路邊賞月時的情景。
生:白兔還了月亮,終于如釋重負,他邊走邊抬頭看看月亮,他覺得月色是那樣地動人。此時正是殘月,彎彎的月兒像鐮刀,像船兒,好美好美。小白兔蹦蹦跳跳,還唱起了歌兒:“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上坐……”
(學生鼓掌。)
生:天空擁有月亮,白兔擁有青草,它們都心安理得地擁有,決不會擔心緊張。而小白兔擁有了月亮,這是他不該擁有、不配擁有的,所以他才這般緊張不安,每日患得患失。
師:能說說寓意嗎?
生:有些擁有并不能帶給人快樂。
生:要能拿得起,放得下。對不配擁有的財富要有勇氣放棄。
生:有些財富的擁有可能會失去人生的許多樂趣。
師:都說得不錯,不配擁有巨大的財富,就會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這是這則寓言所蘊含的意義。希望我們同學在今后漫漫人生長路中能理論聯系實際。
五、討論,探究亮點。
師:下面我們進入“亮點探究”,請同學們打開“亮點探究”本,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討論,解決問題,然后把最有價值或最困難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
生1:我有一個疑問,擁有財富有那么多煩惱,那是不是一無所有才自由舒適呢?
生2:剛才其實已經說到,這財富要看配不配擁有,如果是不配擁有,讓人神經高度緊張,從此告別了歡樂,那還不如沒有。
生3:如果這筆財富是通過正常手段(如勞動付出)擁有,那肯定會比一無所有、無牽無掛的心情更為充實。
生4:歸根結底是看擁有什么,就舉我自己的例子。我有一個計算器,一點也不會擔心它怎么樣,但假如在寢室里放著我的一臺價值萬余元的電腦,我在上課時總要想到它,擔心它會不會讓人偷去,擔心別人會把它弄壞。
生5:況且這是一則人生寓言,它指引給我們的是如何走好人生路。要看這財富是如何來的,看你該不該擁有。一個美麗的大公園,我們大家去玩多開心,每個人都無憂無慮,如果有一天成了某一個人的后花園,一有風吹草動,帶給他的都是惶恐。我覺得這則寓言給我一個重大的人生啟示是:屬于我的我要好好把握,不屬于我的我不必去強求。天上掉下的餡餅也許并不能給我快樂。
[!--empirenews.page--](學生們不約而同地大聲鼓掌。)
師:請問生1,剛才所提到的問題你解決了嗎?
(生1微笑著點頭。)
生6:請問,在這則寓言中為何要寫上“和人類不同的是”這樣一句話?
生7:因為這是一則人生寓言,它的目的是告訴人們一些道理。
生8:白兔還月是因為慧心未泯,悟到擁有月亮并非好事,而人類的慧心已泯,往往以為擁有越多越大的財富就是好事,其實呀,這是在諷喻人類。
生9:就是為了諷喻人類。從古代到現在,很多貪官,拿到了不義之財,過著的日子就跟白兔擁有月亮那般痛苦,失去了人生的許多樂趣。
師:剛才同學講得都很好,寓言的一個特點就是有諷喻意味。同學還有什么需要幫助嗎?
(生都不舉手。)
師:同學們,除了在提問時要提最有價值的問題外,幫助別人的同學應作深入全面地思考,盡量用完整的話加以表達。
師(指著板書):今天這節課我們不僅深入了解了寓言的特點,也懂得了歸納寓意應在品味語言和深入理解文字內涵的基礎上加以概括。課后請大家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合作編一則寓言,并寫上寓意。第二則寓言《落難的王子》老師想請同學來執教,請同學課外作準備,自己上圖書館、上網查閱資料,設計問題。
(下課鈴響。)
師:向大家推薦書目《中國當代寓言》上、下冊。
附板書:
悠閑地賞
白兔 意外地得 月亮
緊張不安地賞
如釋重負地拒
寓言:(1)短小
(2)動物等
(3)有哲理
(4)帶諷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