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開篇詞
人和世間萬物都屬于自然,地球是人和一切生靈的共同家園。正是因為有了千千萬萬的生靈,地球才生機勃勃,才風情萬種,才姿態萬千!所以人們在享受自然的同時,別忘了尊重自然,尊重生命,愛護一切生靈!
學習目標
1.初步了解狀物散文的特點。
2.把握文章的情感和主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微風燕子斜,細雨魚兒出。”詩人筆下的大自然鳥語花香,充滿歡樂,充滿靈氣,生機勃勃。而梁實秋筆下的鳥卻帶給人悲苦,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梁實秋的《鳥》的世界一探究竟吧!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朗讀課文,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羽翮(hé) 瞵視(lín) 摶搖(tuán)
鳥囀(zhuàn) 曳著(yè) 斑斕(lán)
豐腴(yú) 秾纖(nóng)(xiān) 倏地(shū)
鳶鷹(yuān) 跼蹐(jú)(jí) 感喟(kuì)
戟張(jǐ) 襤褸(lán)(lǚ) 窗欞(líng)
鴟梟(chī)(xiāo)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孤苦伶仃:孤獨困苦,沒有依靠。
佇立:長時間地站著。
戰栗:竭力克制因過分激動而引起的顫抖。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道該怎么辦。
干癟:干而收縮,不豐滿。
3.作者鏈接
梁實秋(1902—1987),原名治華,字實秋,浙江杭縣(今杭州)人,生于北京。現代作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國內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譯著《莎士比亞全集》等。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給文章劃分結構并概括內容。
【交流點撥】第一部分(1-2):自己愛鳥而感受到鳥的苦悶。第二部分(3-5):描寫了鳥悅耳的鳴叫和優美的形體。第三部分(6-7):鳥在帶給人喜悅的同時也給人悲苦。
2.輕聲朗讀課文,整理出描寫鳥的聲音和外形的詞語。
【交流點撥】清脆、嘹亮、圓潤、和諧;斑斕、玲瓏飽滿、細瘦而不干癟、豐腴而不臃腫、秾纖合度、臨風顧盼、高踞枝頭、俊俏、輕靈。
3.以上詞語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共同特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交流點撥】都是褒義詞;表示作者對鳥的濃濃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4.這篇散文的文眼是哪一句?
【交流點撥】我愛鳥。
(二)深層探究
1.第5段“我對鳥并不存任何幻想”中“幻想”的含義是什么?“我”對其不存幻想的原因是什么?
【交流點撥】含義:指歷代詩文在杜鵑、夜鶯、云雀等身上長期形容、渲染而形成的象征意蘊。原因:作者愛鳥只愛其聲音、形體,并不受人們賦予鳥身上的各種文化意蘊的影響。
2.作者在文中寫了哪幾種鳥?作者對這些鳥的態度分別是怎樣的?
【交流點撥】作者寫了令人觸目驚心的籠中鳥、令人喜悅的鳥、豪橫無情的鳥以及令人悲苦的鳥。看到觸目驚心的籠中鳥,作者是無比的關注;在四川欣賞到令人喜悅的鳥的聲音、形體,作者對這些鳥是充滿“愛”的;對豪橫無情的鳥,無法幻出詩意;看到那些令人悲苦的鳥時,作者則是充滿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