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課題狼課型新授文本簡析本文選自《聊齋志異》中《狼三則》的第二則。寫的是兩只狼與一個屠戶之間的一場較量,狡詐的狼想吃掉屠戶,卻最終雙雙斃命于屠戶的刀下。
全文分兩部分。前一部分是敘事,寫屠戶與狼相斗的故事,環環相扣,緊張曲折。第一段寫屠戶遇狼,點明時間、地點和矛盾的雙方,這是故事的開端。第二段寫屠戶懼狼,兩次投骨而不能止住狼的追蹤,表現屠戶的遷就退讓和狼的貪婪兇惡,這是故事的發展。第三段寫屠戶御狼,表現屠戶情急之下的抉擇和狼的不甘罷休,這是故事的進一步發展,也是故事的轉折之處,屠戶開始由被動轉入主動,雙方形成相持局面。第四段寫屠戶殺狼,表現屠戶的勇敢警覺和狼的狡詐陰險,這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議論,點明故事的主題,說明狼無論多么狡詐也不是人的對手,終歸會為人的勇敢智慧所戰勝。
本文篇幅短小,結構緊湊,情節曲折,語言簡潔生動,主要通過動作、神態描寫來刻畫屠戶和狼的形象,展開雙方的矛盾和斗爭。在文中,故事的發生、發展、高潮和結局交代得很清楚。隨著情節的波瀾起伏,生動地表現了狼的貪婪、兇狠和狡詐的本性以及屠戶心理、行動的變化。“綴行甚遠”“并驅如故”等,表現了狼的貪婪和兇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徑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現了狼的狡詐;“懼”“投以骨”“復投之”等,表現了屠戶的害怕心理和僥幸心理;“顧”“奔倚”“弛”“持”等,表現了屠戶丟掉幻想準備抵抗的決心和行動,也表現了他的機智;“暴起”“劈”“斃”“轉視”“斷”等,表現了屠夫的勇敢機智的斗爭精神。方法闡釋1、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途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成誦,能加深理解,培養語感,積累語言材料。
2、疏通文義是必要的,但切忌煩瑣的講解,也不必字字句句求確解。主要讓學生借助注釋自行領悟,教師可作必要的提示或簡要的講解。
3、本文敘事簡潔而又情節曲折緊張,引人入勝。可因勢利導,將學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對生動的情節有深切的感受。
4、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兩點:一是故事之“奇”,一是作者的議論。抓住這兩點,也就抓住了故事和寓意的關系。
5、進行比較閱讀,使所學知識內化,在超本閱讀中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目標定位知識1、了解蒲松齡及其《聊齋志異》。
2、掌握重點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及用法。能力1、進一步提高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
2、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體會其中蘊含的道理。情感學會勇敢機智的與邪惡勢力作斗爭。重點難點掌握重點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及用法。教學輔助工具電腦
【教學目標設計】
1、認知目標:
學習掌握文言字詞,熟讀背誦文章。
2、能力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創造性復述故事。
3、情感目標:
正確認識人和動物的關系,多角度發表自己的見解。
4、資源目標:
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興趣,鼓勵學生學會利用網絡搜集資料。
5、環境目標:
創設寬松、協作、互助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教師內容及重難點分析】
1、教材內容分析:
《狼》編排在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本單元文章不僅反映了人對動物的了解和認識,而且試圖從動物世界里折射出人類的生活軌跡,因此要求學生學習時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結合自己生活體驗,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做為一篇自讀文言文,《狼》情節曲折,語言生動,也是學生積累文言知識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的好文章。
2、重難點分析:
由于本文篇幅很短,層次清晰,書上注釋較具體,學生能借助注釋初步讀懂文意,但文中文言現象豐富,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都有出現,因此落實字詞是本文教學的重點。
新課標明確“要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閱讀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因此我確定本文教學難點是“創造性復述課文。”
3、相應對策,學法研究:
對字詞的疏通,我采用質疑法,讓學生利用注釋,借助工具書,自主學習,自學中遇到難句、難詞摘下來,通過生生,師生之間交流加以解決。
在突破教學難點時,我采用討論法,比如“屠夫的神情會發生哪些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這一問題,可以讓四人小組先討論,讓學生獨立思考成果轉化為全組同學成果,拓寬學生思路。
【教學對象分析】
七年級學生學習文言文,老師共同體會是:
1、底子薄,功夫淺,閱讀存在困難;
2、興趣不夠,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我采用了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融入情景之中。
【教學策略及教學設計】
在“以師生互動為中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教師應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放手讓學生去學,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
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誦讀法、質疑法、討論法。
誦讀法──小組流水讀比賽,激發學生興趣。增強文言文語感。
質疑法──小組交流難詞難句,互相質疑,互相解答,讓學生會合作學習,學會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
討論法──讓學生小組討論,用學生的“思”與“說”代替老師的講。
【教學媒體與資源應用設計】
CAI課件輔助教學,創設教學情景,營造氛圍,激發學生興趣。
【教學過程及設計與分析】
教學過程
設計思路及多媒體應用分析程序一:課前預習。
1、朗讀課文3次,做到通順流暢。
2、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自學課文,疏通字詞。遇到難詞、難句摘錄到預習本上。設計思路: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慣。程序二:課堂教學
一、開門見山,切入課文(2分鐘)
多媒體:出示資源助讀。
二、自學成果展示
更多相關文章:
2.初一上冊《誡子書》說課稿及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