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狼》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11-21  編輯:林儀 手機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

  1.理解、積累文中“顧、犬坐、洞、隧、意、弛”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了解一詞多義現象。

  2.順暢誦讀。

  能力目標 :

  1.生動形象地復述故事情節,領悟課文意味深長的寓意。

  2.揣摩語言,體會文章的情味,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標 :認識狼的貪婪、兇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必須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教學重點 :積累文言實詞,了解本文曲折緊張的情節發展。

  教學難點 :聯系生活體驗,就文中兩只狡猾的狼的下場積極發表見解。

  教學方法 :

  1.誦讀法。本文篇幅短小,情節引人入勝,脈絡清晰,敘事和評論頗能顯示蒲松齡的風格,易于熟讀成誦。引導學生充分誦讀,培養文言語感,積累語言材料,體會文章的情味。

  2.探究發現法。引導學生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主動品味內容的精妙,體會發現的樂趣,培養創新精神。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范朗讀磁帶、投影儀。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因勢利導,引入故事的情境之中,深切感受故事情節,揣摩語言,領會文章的主旨。熟讀成誦。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有誰能夠說出帶“狼”字的成語?(學生搶答,如:狼心狗肺、狼狽為奸、狼子野心等)的確,狼歷來是狡詐、殘忍、貪婪的代名詞,以談狐說鬼著稱的《聊齋志異》中就記錄了有關屠戶與狼斗智斗勇的三則故事。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短小生動又意味深遠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殺兩狼的智勇。(板書文題)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

  蒲松齡及《聊齋志異》

  蒲松齡(1640~1715),清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深為施閏章、王士禛所重。19歲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考皆第一而聞名籍里。補博士弟子員。后屢應省試,皆落第,年七十一歲始成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幾近40年,直至70歲才撤帳歸來。

  蒲松齡一生懷才不遇,家境貧困。坎坷的遭遇和長期艱辛的生活使他能夠接觸底層人民生活,并加深了對當時政治的黑暗、科舉制度的腐朽以及社會弊端的認識和了解,為文學創作奠定了基礎。

  《聊齋志異》是蒲松齡一生心血的結晶,也是他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聊齋志異》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大多來自民間和下層知識分子的傳說。多數故事通過描寫妖狐神鬼來反映現實的社會生活。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此書是“專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為蒲氏故居題聯,贊蒲氏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食刺虐入骨三分”。

  三、整體感知,把握文意。

  1.學生初讀課文,結合注釋識記重要字詞。

  多媒體顯示:

  注音:

  2.教師范讀,學生聽讀后試讀,注意體會誦讀的語氣節奏。

  誦讀提示:第一段首句交代背景,宜讀得平緩;次句才是情節開端,略帶緊張語調;第二段首句“投以骨”,有試探阻狼綴行意,可稍停,看效果如何。第二、三句說效果,無妨讀得平緩些。至“骨已盡矣”,則頓呈緊張,并一直保持到第三段“奔倚其下”,這是情節發生轉折之處,再改用比較平緩的語調讀——此刻,屠戶已由完全被動狀態轉入半主動狀態,形成了相持局面。第四段首句是制造懸念,可用設疑語氣輕聲調——其實是為高潮蓄勢。“暴起”以下是高潮,要加快節奏,至“亦斃之”止。末兩句是結局,頗有喜劇色調,可讀得輕松些。

  多媒體顯示:

  用“/”標示句中語氣停頓。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場主積薪其中

  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場主/積薪/其中

  3.學生分組誦讀,并結合注釋梳理文句,把握課文大意。教師點撥要點:

  (1)綴行甚遠:綴,連接,句中是緊跟的意思。緊跟著走了很遠。

  (2)投以骨:即“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頭扔給它。語序與現代漢語不同,

  (3)“止有剩骨”句中的“止”通“只”,副詞。“一狼得骨止”中的“止”但現在還有“報之一笑”之類的說法。是動詞,停止。

  (4)“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句中的“后”與“前”為時間副詞,表時間或順序的先后,所以正確的理解是:后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來了,先得到骨頭的那只狼卻又追上來了。

  (5)“弛擔持刀”句中的“弛”本指把弓上的箭放松,句中用的是引申義,“卸下”。

  (6)“意暇甚”句中的“意”指神情、態度。“意將隧入”中“意”指內心的盤算。

  (7)“其一犬坐于前”,“前”為方位名詞,面前。“犬”名詞用作狀語,像狗一樣。應理解為: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戶面前。現代漢語中“魚貫而入”“狼吞虎咽”中的三個名詞均屬這種用法。

  4.學生用流暢的現代漢語翻譯全文。


更多相關文章:

1.初一上冊《誡子書》說課稿及教學設計

2.初一上冊《誡子書》說課稿及教學設計

3.人教七上:《誡子書》教學設計及反思

4.人教七上:《誡子書》教學設計及反思

5.《誡子書》 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6.初一語文:《誡子書》教學設計附板書

7.人教七上:《誡子書》教學設計及反思

8.《誡子書》優秀教案設計

9.諸葛亮《誡子書》教學反思

10.《誡子書》導學案及練習附答案

相關推薦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国产性爱观看视频 | 先锋资源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性爱图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 | 亚洲bt欧美bt中文字幕 | 在线观看日韩成人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