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我也有同感!好我們繼續來把自己的問題擺出來,共同解決。
(學生沒有再提問題的了)
師:同學們,我們在深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再來談談自己認為最有感人的地方。
生:爸爸最感人。
師:為什么?
生:他在兒子和母親發生分歧的時候,做出了“放便”老人的路“走大路”,這三個字,我讀來,覺得爸爸的形象高大了。
師:你從高大的爸爸的形象中,能聯想到現在社會中的哪些人?
生:太嬌慣自己兒子而不顧老人感覺的爸爸們。
生:想到了“小皇帝”的產生根基。
師:同學們想的非常深刻。還有誰來發表自己的感受?
生:爸爸的形象高大,除了他“背”母親,“依”母親“走大路”外,我覺得他還特別地注意與母親交流。
師:好,你說的那個“‘依’母親”很好,是不是依母親走大路?(生點頭)那好我寫下來。(板書:“‘依’母親)
師:(繼續問這位同學)“與母親交流什么?”
生:“第二段中的‘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闭f明爸爸時常掛心母親。
師:如果他不來約母親會怎樣?
生:(還是這位同學)母親會感到寂寞,得不到快樂。
生:(另外)如果不來,母親嘴里雖不說,但心里會不快。
師:同學們,我們身邊的許多爸爸媽媽是這樣來照顧老人的嗎?
生:不,許多的年輕人,他們結了婚就不與老人住在一起了,遠離了長輩。
師:你打算對這些人說些什么?
生:我想告訴這些人,老人養育了我們,我們應從感恩的角度來愛他們,愛他們就是愛自己。因為我們的行為也為后輩們做出了表率啊!
師:同學們,這一個美麗的鏡頭我們該用什么名字來叫它呢?
生:“約”母親。
生:“邀”母親。
師:好,我寫下來,你們都說得很好。(板書)“‘邀’母親”
還有誰想回答,生:“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兒子!
現出了小孩的稚氣,同時句子工整,我覺得很好。
生:“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中的“摸摸”很好,它體現了母親對孫兒的關心和親昵。體現了親情。
生:我覺得“妻子”很美。因為她在外面,總是聽我的。
生:我覺得“我”的兒子很可愛,他自己在沒有得到自己的愿意“走小路”的愿望時,并沒有像現實中的一些小孩子那樣,而是很疼愛奶奶地樣子順從了奶奶。
師:好,太好了。
(他喜愛,疼愛孫子──“摸腦瓜”“改主意”可體現出來。)
老師也想說一處:就是這美麗初春,太美了。它讓這濃濃的親情更加豐滿和充實了。要不大家來讀讀課本的“124頁”的林文煌寫的《三代》。
(進入比較閱讀階段:完成美景“襯托”美麗的人生主題的語文能力。)
生:初讀正音,學生品讀。
生問:“步履蹣跚”怎么讀?是什么意思?
生答:讀出讀音,解釋:是走路不穩當的意思。
生問:訥訥不知的“訥訥”怎么讀?是什么意思?
師:誰知道讀什么?是什么意思?(生沒有舉手的)好,運用我們的工具書查出來。
生:(作答)讀 nè,意思是:形容說話遲鈍。
師:這些文章與《散步》都體現了親情,但也有不同,誰能找出來。
生:《散步》篇幅長,《三代》短。
生:《散步》有美麗的春初作襯托,而《三代》沒有用環境描寫作襯托。
生:《三代》只給我們留下了“先生為了家人的安全而迎車而上的”鏡頭,而《散步》則鏡頭更多更豐富。
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好。
是啊,三代人間的純樸的親情是人間最真摯的感情。我們把臧克家先生給我們留下的《三代》小詩背誦一下好嗎?
(生:進入背誦階段:背誦“臧克家的《三代》”體味親情。3分鐘后,學生起來背誦。學生背得很快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