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設想】
學生主要學習目標:感受本文生動活潑的語言風格,感受并學習法布爾熱愛自然的人文精神和探究自然的科學精神。(重點)
教學隱性滲透目標:課內外“互通”的語文學習習慣及能力的培養;研讀、速讀文章的方法等。
教與學的總體原則:
1、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更要走出課文。
2、讓學習目標在對話中生成,在對話中達成。
教與學的主導方法:比較法──引導學生在比較中體悟,在比較中歸納,在比較中生成。
【教學內容及步驟設想】
一、課前預習
1、熟悉課文。
2、閱讀說明文《蟈蟈》和介紹法布爾、《昆蟲記》的有關資料。
二、課上教學
1、在親切的提出本節課學習要求的同時導入新課。
2、在介紹作者和作品的過程中,以“為什么會將此文選進語文教材”這一問題自然引入師生進行交流。
3、在與《蟈蟈》一文比較中研讀課課文關于綠色蟈蟈的叫聲、外形、食性等方面的內容,并基本完成本課教學目標(不一定安照課文先后順序來討論)。
4、回應前面提出的問題,師生共同進行學習小結,并交流課文的不足之處。
5、教師課外閱讀書目推薦。
三、課后作業
以“學了這課,你想做什么?”設文,作業由學生課上討論得出。
(如:閱讀《昆蟲記》、寫一篇科學小品文等。)
【幾點想法】
1、本文作為略讀課文,作為初中學生,詞語學習應該讓學生自主完成,課上不宜多花時間。
2、本文屬于節譯文章(原文要比課文長5倍左右),文章的段落結構、寫作順序等不宜被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