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單元目標檢測卷·第三單元
一、語言積累運用及表達(29分)
1、給下列加點字詞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4分)
枯涸 棲 息 liáo 亮 zhù 蓄
chénɡ 清 肥shuò 清liè 醞niànɡ
2、結合語境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1)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么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
響亮:
(2)……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天氣,干啥還希望別的呢!
慈善:
3、下列詩句朗讀節奏不正確的是( )(3分)
A.七八個星/天外 B.江春/入/舊年
C.幾處/早鶯/爭暖/樹 D.斷腸人/在天涯
4、仔細揣摩下列加點詞語,簡析其表達效果。(4分)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2)震落了清晨滿披著的露珠,伐木聲丁丁地飄出幽谷。
5、根據所給的句子,續寫。(30字左右)(3分)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面對夕陽,我卻
6、把下面三句話壓縮、組合成文字簡潔、語義清晰的一句話。(不超過40個字)(3分)
①拋物線與它對稱軸的交點叫拋物線的頂點。
②橢圓與它對稱軸的交點叫橢圓的頂點。
③雙曲線與它對稱軸的交點叫雙曲線的頂點。
7、默寫。(8分)
⑴枯藤老樹昏鴉,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⑵ ,聽取蛙聲一片。(辛棄疾《西江月》)
⑶《次北固山下》中,表現時序變遷,新舊交替這一自然規律的詩句是 , 。
⑷《觀滄海》中最能表達作者博大胸襟的詩句是: , ; , 。
二、閱讀詩歌《錢塘湖春行》完成9-11題。(9分)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8、這首詠西湖的詩,形象地描繪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作者繞湖而行,從孤山寺到 最后到 ,對沿途景物展開描寫,描寫中還選擇最能體現春色的景物: 、 、 、 ,從而突出了環境和季節的特征。(3分)
9、請試說說“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中“漸”和“才”有怎樣的表達效果?(3分)
10、“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兩句體現出詩人怎樣的心境?(3分)
三、現代詩文閱讀(32分)
(一)閱讀《濟南的冬天》選段,完成11-14題。(16分)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回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11、請簡要概括這段文字的內容。(3分)
12、賞讀選段中的畫線句,回答問題。(6分)
(1)“這件花衣”指的是:
(2)怎樣理解“更美的山的肌膚”?
(3)風能吹得動“這件花衣”嗎?如何理解?
13、下列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并說說它的表達效果。(4分)
(1)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2)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14、作者為什么說“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3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題。(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