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教材地位及作用
《小圣施威降大圣》這篇課文選自《西游記》。《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國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峰,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美國大百科全書》認為這是“一部具有豐富內容和光輝思想的神話小說”,《法國大百科全書》說“全書的描寫充滿幽默和風趣,給讀者以濃厚的興趣。”書中將善良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評巧妙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這部名著也是新課標推薦給中學生的課外讀物之一。學習這篇課文可以引導學生更全面、更深入地閱讀這部名著,更充分地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這篇課文安排在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想象極為豐富的作品。作者以種種奇思妙想,描繪出一個個亦真亦幻的世界,令人贊嘆,引人遐想。激活學生的想象力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而這篇課文又是這個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所以,激活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這篇課文的主要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西游記》的故事中我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著得益于它離奇曲折的故事情節和鮮明的人物形象,而本文中小圣與大圣的斗法,多次變化,正是情節曲折離奇的具體體現。孫悟空是“人、神、猴”的化身,它的機敏、堅毅及無畏精神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我把“了解神話故事離奇曲折的特點”及對人物形象的理解作為本課的教學目標。
要想透徹理解本文,必須讀原著,把課內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這樣就必須把速讀這種讀書方法教給學生。另外,《西游記》語言生動形象,詼諧幽默,所以在“過程與方法”方面,我把“速讀”“品讀精彩語言”作為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一般體現在教學目標中。《西游記》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就是“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所以把“掌握課文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作為教學重點之一。《西游記》雖然是神話,但也有其深刻的社會意義。正如《聊齋志異》一樣,有對黑暗現實的批判,更有對人性真善美的褒揚。所以,把“感受孫悟空機敏、堅毅的品質和無畏的反抗精神,激發學生對孫悟空的喜愛之情”作為本課的又一重點。
由于《西游記》是長篇古白話小說,其語言特征、遣詞造句、方言運用等方面都與現代語法有較大差別。如“掣棒抽身就走”“走到那里不見了”等句子,“那”與“哪”、“帥”與“率”、“攛”與“躥”等通假字,“樗樗”“花鴇”“躘鍾”等生僻字,學生較難理解。所以,“體會本文的語言魅力”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
1.默讀法。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默讀,并有一定的速度,激發學生的閱讀體驗,準確把握人物形象,為培養學生的速讀能力打好基礎。
2討論法。就情節發展、傳神筆法和課文結構、主題、人物形象等解讀設疑。更要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合作探究、深入品讀神話故事。
3.探究拓展法。由于本文是長篇節選,與本文相關的情節很多,可以讓學生在課外搜集整理。
五、說學法
1.默讀,帶著問題、思考著讀。
2.課外閱讀,自己動手搜集資料,豐富本文情節。
3.自查工具書,解決生字、生詞。
4.合作探究。鼓勵學生自主質疑,合作探究,使學生學有所疑,學有所獲。
六、說教學過程
1.導語。
由于同學們都熟悉孫悟空,可以直接導入。
2.知識準備,檢查預習。
(1)生字、生詞(結合工具書和課后注釋)。
(2)作者。
(以上內容用多媒體顯示)
(3)題解。
3.整體感知課文。
問:本文有哪些情節?據此可以幾部分?
學生小組探究后交流,教師明確。
全文可以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斗敗被圍。第二部分:二者斗法,多次變化。第三部分:再次被圍。
4.合作探究,研讀課文。
問:你喜歡本文的哪些情節?為什么?
(要引導學生說出“情節”及“原因”,說“原因”要包括“人物形象、特點、語言特點等。)
問:通過前面對情節的賞析,你喜歡本文的那個人物?為什么?
(引導學生分析本文的人物形象:孫悟空、二郎神)
問:本文人物形象鮮明,作者是運用了哪些手法來表現的?
(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生動、準確、形象、詼諧、幽默等。)
5.拓展延伸。
(1)請學生補充講述與本文有關的情節,也可以是人物別號、人物之間的關系、人物的結果等,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2)談學習本文后的感悟:主旨。
6.課堂小結。
7.布置作業。
(1)課后練習。
(2)課外閱讀原著《西游記》。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