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下面是《我的早年生活》復習練習題,歡迎同學們過來練習,希望可以幫助同學們提高語文成績,學好語文知識。
一、字詞積累
1.給下列加粗的生字注音
錫兵( ) 尷尬 ( )( )
威懾( ) 停滯 ( )
一字不漏( ) 開拓 ( )
辛辣( ) 榮耀 ( )
敏銳( ) 螢火蟲( )
考查目的:重點字詞的讀音
答案:xī gāngà shè zhì lòu tuò là yào ruì yíng
解析:“尷尬”一詞,既要注意讀音,還要注意字形,下面偏旁不能寫成“九”;“懾”和“滯”的讀音要分別與“聶”和“帶”的讀音相區別。
2.根據意思寫詞語
(1)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形容眼光敏銳,見解高超。( )
(2)從掛下來的蜘蛛絲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從馬蹄印可以查出馬的去向。比喻與事情根源有聯系的不明顯的線索。( )
(3)像從瓜蔓上掉下來的瓜那么熟,比喻人讀書或背書非常流利純熟。( )
(4)形容處境困難,不好處理。( )
考查目的:課文中重點詞義的理解
答案:(1)獨具慧眼(2)蛛絲馬跡(3)滾瓜爛熟(4)尷尬
解析:對于成語的理解,不但要知道字面意思,更要深入理解它的引申義和比喻義。
二、課內閱讀
“每個人都是昆蟲,但我確信,我是一個螢火蟲!
剛滿12歲,我就步入了“考試”這塊冷漠的領地。主考官們最心愛的科目,幾乎毫無例外地都是我最不喜歡的。我喜愛歷史、詩歌和寫作,而主考官們卻偏愛拉丁文和數學,而且他們的意愿總是占上風。不僅如此,我樂意別人問我所知道的東西,可他們卻總是問我不知道的。我本來愿意顯露一下自己的學識,而他們則千方百計地揭露我的無知。這樣一來,只能出現一種結果:場場考試,場場失敗。
…………
[補充材料]
丘吉爾的一生雖主要從事政治活動,但他的歷史著述和傳記文學寫作也成就卓著。1946年,他便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終于在1953年,“由于他在描述歷史與傳記方面的造詣,同時由于他那捍衛崇高的人的價值的光輝演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瑞典學院把他比作“具有西塞羅文才的凱撒大帝”(《頒獎辭》)。
1.“考試”對12歲的丘吉爾來說,為什么是一塊“冷漠的領地”?
考查目的:文段中重點句段的理解
答案:聯系上下文,理解作者將考試比作“冷漠的領地”這個喻體的含義。因為學校里考的總是小丘吉爾最不喜歡的科目以及不知道的內容,題目也總是難題、偏題,使得他場場考試、場場失敗,用“冷漠的領地”比喻貼切。
解析:略
2.此文詼諧幽默,文中劃橫線的兩個句子讀后令人忍俊不禁,試簡析它們的作用。
考查目的:體味幽默的語言風格及其作用
答案:第一句意思是在兩位同學相繼退學之后,自己在哈羅中學的成績始終排名倒數第一。作為一位資深政治家,并不諱言自己少年求學時成績之差,足見其光明磊落的胸懷。第二句意思是當初父親支持他選擇軍事工作,其實是迫不得已的。在這輕松的調侃中,體現了丘吉爾的謙遜精神和豁達性格。
解析:略
3.丘吉爾在哈羅公學的成績不佳,后來卻成為著名的傳記作家、歷史學家、政治家。結合原文和“補充介紹”,說說你從中受到的啟發。
考查目的:對文段內容的概括與提煉
答案:1.要自信,不自卑。丘吉爾說每個人都是昆蟲,而自己是螢火蟲,就是相信自己與他人只有個性差異,沒有智力上的本質差別。即使在考試成績全校最差的情況下也充滿自信,并且能發現、發展自己的長處。2.善于分清主次,把握事物本質。丘吉爾對學習拉丁語、希臘語、母語的主次地位有清醒的認識,他學習、運用母語的能力得到很充分的發展。3.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并努力學習和奮斗。丘吉爾對歷史、文學、軍事等方面感興趣,最終在這些方面成就頗豐。4.要廣泛涉獵相關知識。如丘吉爾在戰爭期間,廣泛閱讀了歷史、哲學、宗教和經濟方面的著作,彌補了自己書本知識的不足。
解析:略
更多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