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反思一
《千年夢圓在今朝》這篇課文主要為孩子們介紹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為實現飛離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夢想所進行的不斷的嘗試和追求,重點記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和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贊揚了中國航天工作人員熱愛祖國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文章的教學目的是一是為了讓學生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中華民族千年夢圓的經過,從中體會中國航天人所體現的團結合作,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學習默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在事實的描述中說明道理的寫法。
設計教學的時候我按照教學建議進行了教學,先讓學生自學:千年“夢“指的是什么?怎么圓的,為什么能圓在今朝?然后組織學生討論,在討論中進一步理解課文。
在討論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前兩個問題理解得比較好。但是夢為什么可以圓,他們理解起來就有一定的難度,不僅僅是因為孩子們的理解能力有問題,更主要的是他們沒有多大的興趣,沒有興趣就沒有動力,因此理解對他們而言難度就更大了。
經過思考我覺得可以設計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覺得應該應該讓孩子帶著驕傲自豪的思想感情去學習這篇課文。在導入課文的時候通過課件的展示為孩子們介紹中國在航天事業方面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然后讓孩子們自讀課文,找找課文中為我們介紹了中國在航天事業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包括明代的官員萬戶,盡管他的實驗失敗了,但是為后人打開了思路,也是值得驕傲的。最后讓學生找出課文中自己體會最深的句子,體會是如何從句子中體會到驕傲自豪的,談談感受。
我想這樣設計教學的話,也許可以更大的程度的挖掘學生的潛力,把驕傲自豪的感情具體話,不再是空洞的說教,這樣的話比較適合孩子們。
比如在學習萬戶實驗乘坐火箭的時候,我們為萬戶的創新精神和勇敢而自豪;談到1970年發射衛星成功的時候讓學生針對“第五個能夠發射衛星的國家” 來領會驕傲與自豪;在體會發射載人航天飛船成功的時候,抓住航天人嘔心瀝血,無私奉獻,刻苦鉆研來談,為我們中國有這樣出色的航天人而驕傲自豪。
這樣也就水到渠成地解決了“夢為什么能圓”的問題。這樣的教學也許比我最初的教學更能吸引孩子,也更有實效性。我們語文教師往往會犯一個錯誤,讓學生談體會,談心得,談感受,當學生談得膚淺談的吞吐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埋怨孩子們積極性不高,往往會抱怨孩子們的基礎太差。其實不是孩子們的錯,知識我們在帶領孩子們品味課文的時候缺乏引導。孩子們覺得茫然覺得困難,他們才手足無措的。 提倡實效課堂,我們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就要有針對性,每個教學步驟要達到什么樣的教學目標都要有明確的指向性,這樣才能真正創立實效課堂。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反思二
《千年夢圓在今朝》是一篇略讀課文,敘述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為實現飛離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夢想所進行的不斷的嘗試和追求,重點記敘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在廣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軍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的發射成功,標志著載人航天的千年夢想終于實現了。
課文比較長,怎樣在一課時的有限時間里,有效地達成教學的目標。教學時以“神五”、“神六”發射為突破口,通過課件播放創設情境、反復品讀激發情感、拓展讀寫升華情感來感受千年夢圓的激動、自豪,體會千年夢圓在于中國航天工作人員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一、激情導入,創設情境。
在這堂課一開始,我播放了“神舟六號”發射時的真實場景,在播放的同時,用抑揚頓挫的聲音,朗誦了描寫發射時的片段。然后問同學們:看著這壯觀的一幕,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些什么?
這樣設計,為的是讓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受,使學生有種澎湃的心情涌上心頭,為祖國感到驕傲,為費俊龍、聶海勝感到驕傲。同時也激發起了學生閱讀本文的欲望。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在談話揭題后,我要求學生快速初讀課文,劃出能解釋課題的句子,引導學生理解“千年夢”和“圓在今朝”各指什么?數千年來的飛天夢是怎樣變為現實的?引導學生理清了課文的行文線索:古人的奇妙想象──萬戶的火箭飛行──人造衛星的發射──載人航天工程的實施——“神舟五號”、“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
三、反復品讀,激發情感。
在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后,我引領學生直奔文章的重點部分——7、8、9、10自然段。雖說略讀課文的教學時間很緊張,但在學習這一部分內容時,我還是給了學生比較充分的閱讀、思考時間,引導學生抓住課文語句反復朗讀,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分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讀讀、找找、寫寫,抓住了能夠體現“辛勤努力”的詞句,如抓住“一百一十多個”、“三千多個”體會到參與完成這項工程的單位非常多,工作人員具有團結合作的精神;抓住一組帶有四個“有的人”的排比句,感受到工作人員的忘我工作、不懈努力、默默奉獻的精神,在語言感悟的基礎上進行感情朗讀,不僅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而且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拓展讀寫,升華情感。
在這堂課的結尾,我安排了一個拓展讀寫:“千年夢圓在今朝”,讓富有激情與魄力的炎黃子孫怎能不高興自豪,怎能不歡欣鼓舞?請同學們閱讀課后的“閱讀鏈接”《炎黃飛天夢》,并結合課文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并請了3名學生讀自己寫下的文字,在全班進行評議。
這個環節并非可有可無,對于強化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體會航天人的科學精神,是大有意義的。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讀,有興趣地寫,加上自己的生活經驗,才能使他們在積極主動的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反思三
懷著激動的心情來上課,板書“千年夢”是指什么?學生快速能回答,繼續板書“圓在今朝”是指什么?學生想想能說出是實現了飛天之夢。于是進入文本直接學習“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上太空那激動人心的場面。讀句子談感受,把感受帶到文字中再讀句子。這就是千年夢圓在今朝啊!怎不激動呢?怎不自豪呢?要知道為了這一刻中華民族經過了一千年的努力,快速讀文,找到千年夢想追求的幾個時間段,匯報出來是“中國古代、中國明代、1970年4月24日、2003年10月15日、2005年10月12日”,抓關鍵句子通過朗讀體會中華民族追求飛天夢想的艱辛和執著。千年的夢想在今朝實現了,心情怎樣呢?在讀夢圓在今朝的激動句子。
為了這一天,我們科技工作者付出了多少啊?!品讀學習課文第七自然段。讀句子談體會感受,交流中思維的碰撞,情感的碰撞,碰撞中我們感觸著那些可敬可愛的科技工作者,再次朗讀,這是我們的情感全化作朗讀聲里。
多少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實現了飛天夢啊!我們敬意,我們激動。鏈接《炎黃飛天夢》朗讀中體會,體會中激情朗讀。同學們,今天祖國的航天夢想的接力棒傳到你們的手中,你們準備好了嗎?未來登臨月球,探索火星等的夢想要靠你們去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