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教學反思一
一、巧妙而別有用心的導語
“孩子們今年你們幾歲了?算算有幾天就要畢業了,回首童年你能用哪一個詞來形容?”大部分孩子都說是幸福的、快樂的……簡短的幾句話卻為學生很好體會主人公凡卡的痛苦童年打好底色。我讓孩子講述童年故事來抓住孩子的心,創設童年情境說感受引導學習凡卡的童年,形成鮮明的對比,注重情感體驗。這個精彩的導語在課堂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使學生親切自然地進入到學習探究中。
二、長文短教,讓學生走進文本
《凡卡》結構復雜,如果面面俱到的處理一節課很難處理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巧妙的以“從哪里語句體會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為主線展開教學,真正做到了牽一發而動全身。教學中采用扣主線、棄枝葉的方法,確定教學的重點。抓住文中的重點段第8自然段——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遭遇,讓學生討論凡卡受盡哪些折磨?體會什么樣的打叫毒打?怎樣被捉弄?吃的什么?穿的又是什么?然后層層深入指導:在這樣的毒打下,你看到了怎樣的凡卡?凝固的文本活了,教師、學生、文本、作者、主人公仿佛血肉交融,化為一體。她把讀書的權力交給了學生,充分信任學生,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凡卡去感覺、去體驗、去思考。
三、指導朗讀,引起思想共鳴。
語文教學主要借助反復的、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進入語言描繪的感情氛圍,體驗作者的內心世界,達到情感的貫通,把教學推向高潮,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指導讀的方式多樣,富有變化。
如學生談到第8自然段,老師問“這一段哪一個字揪著你的心?”引導學生抓住“毒”字,聯系下文在書上畫出毒打的詞語?
接著教師出示句子“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頓打,因為我給他們的小崽子搖搖籃的時候,不知不覺睡著了。老板揪著我的頭發,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帶揍了我一頓!
“孩子們怎樣的打是毒打?”引導學生抓住“揪”、“拖”、“戳”等詞進行解讀的同時展開想象。當學生說到老板娘拿魚嘴直戳凡卡的臉,師再次點撥:同學們,摸摸自己的臉,說說你的感受。再讀一讀。
在學習最后一段時,當學生逐漸明確凡卡的信不會寄到爺爺手中,而爺爺即使收到也不會來接他時,我引導學生輕讀——“我們怎么忍心驚擾她的美夢,讓我們輕一點,讓可憐的孩子的夢做得更長一些吧!”學生在輕輕地讀,悲傷卻是沉甸甸的。
但在教學中有很多不足之處:
1、教師沒有做到以學定教:
課堂上在突破難點,凡卡在鄉下的樂更反襯出凡卡的苦,此時我的引導不不到位。沒有充分引導學生讀出爺爺和凡卡在鄉下的苦。所以課堂上有學生認為爺爺會來接凡卡,讓學生產生錯誤的理解。主要是我備課不充分所致,課堂反應不機智。
2、學生缺少自我探究的機會:
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目標體現得不夠明顯,教學設計中學生自我探究時老師的引導不夠,學生的通篇思考駕御的能力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學實踐(《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中我要不斷磨練自己,深入備課,講課時靈活處理教案,以學定教,心中有數,使得自己盡快達到師生互動,共同提高。
3、情感教育不突出:
雖然作者抓住了課文重點(第八自然段)的教學。學生也融入到了文本之中,通過有層次、有梯度的朗讀使學生的心靈得到了震撼,體會也不是架空的。確確實實學到了語文知識(用詞的準確及表達方法)。
《凡卡》教學反思二
對于教學,一般來說,沒有多大的創新,只是更重視知識點的灌輸而已,通過自己講《凡卡》后,覺得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 。
課先從寫信開始,由寫信理清順序,寫信前、寫信時、寫信后,同時也了解了插敘的寫法,插進去寫了凡卡和爺爺在鄉下生活的兩件事,進行對比:一件是和爺爺一起守夜,一件則是和爺爺一起去砍圣誕樹?梢哉f在現在孩子的眼里,和爺爺一起在鄉下過的這兩件事,條件也是非常苦的,一個是在夜里,一個是在寒冷的下雪天,但是相比較而言,凡卡在城里當學徒,過著的卻是非人的生活。
于是就有這一問:凡卡為什么要給爺爺寫信?請你從文中找出原因來。有的找:“我再也受不住了”,有的找:“要不我就要死了”,有的找:“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引導學生讀這三種話,從中可以看出什么?凡卡在城里過的是非常痛苦的生活,這種生活連狗都不如的生活讓他再也受不了。
那么就有了第二問:從哪里看出凡卡的生活非常痛苦呢?于是適時引導學生讀第8小節,分別從挨打、挨餓、挨困三個層面來感悟。讀著讀著,學生不禁發現,不僅是老板和老板娘打他。連跟他一樣身份只不過比他大一點的店時原伙計也欺負他。你說,他的生活會有指望嗎?讀到這兒,學生已對凡卡產生深深的同情,由文入情,由情入境,可謂水到渠成。
但是,到這里還沒有結束,于是就有了第三問:凡卡這封信能寄出去嗎?爺爺能收到嗎?剛開始時,幾個學生信口開河,能寄出!真的?我追問。于是我趁機學生復習信封的格式。發現凡卡沒有寫具體的鄉下的地址,也許是不會寫,也許是不知道?傊@封信一般是難以讓爺爺收到了。
我們讀者都知道,這封充滿血和淚的信,爺爺是收不到了,但是最后的結局卻是凡卡在夢中夢見爺爺正讀他的信,這就又讓人想起了前一篇文章《賣火柴的小女孩》那些美好的幻象。在那樣的社會里,幸福的生活真的只能是一個夢想?我們不禁陷入了沉思。拿起筆來,寫寫也許接下來要發生的事吧?
于是有的孩子寫,郵差恰好是認識爺爺的,雖然凡卡沒有寫清地址,但是爺爺還是收到了信,把他帶回了家;有的孩子寫,老板和老板娘虐待兒童,被法律部門抓住拘留、教育,凡卡的生活相對輕松了許多;也有的孩子是現實的,寫凡卡寫信被發現,又受毒打……孩子的想象是豐富的,孩子的心地是善良的,讓他們體會,讓他們寫,這是最基礎的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