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練習題【1】
1、 寫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指弈秋的教導)(指天鵝)
②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指前一個人)(指前一個人)
2、《學弈》選自(《孟子.告子》),課文記述了兩個人跟弈秋學下圍棋,一個(專心致志),一個(三心二意),告訴我們(學習應該專心致志,千萬不可三心二意)。
3、加點字及句子意思:
思/援弓繳/而射之(想要拉弓搭箭去射天鵝)(標出停頓符號“/”)
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說:“不是這樣的。”)
4、《兩小兒辯日》
(1)寫出文中的一個比喻句,并寫出這個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把剛剛升起的太陽比喻成車蓋,把正午時的太陽比喻成盤盂)
(2)加點字及句子意思: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去:離。我認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離人近,正午的時候離人遠。)
(3)《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故事體現了兩小兒(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 )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
(4)對于學習文言文,你有什么好的學習方法?
(1、通讀全文,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2、理解多義字詞,可以借助字典,也可以結合語境去解釋它的含義。3、課下多了解,積累一些文言知識 )
5、《匆匆》
(1)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這段話選自課文(《匆匆》),作者(朱自清),我知道他的代表作(《春》《背影》)(寫出兩個),整篇文章文字清秀雋永,情景交融,表達了作者( 對時光流逝的無奈與惋惜 )。
(2)照樣子寫句子。例: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有( )的時候;( ),有( )的時候;( ),有( )的時候。
(3)讀下面的句子,體會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寫下來。
a.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從這個句子,能體會到( 作者對時光逝去無法挽留的無奈,以及對已逝日子的留念 )
b.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作者把自己的日子比作( 針尖上一滴水 ),把時間的流比作(大海 ),請你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感受:(日子在時間的海洋里顯得那么渺小,消逝的那么快,無聲無息,無影無蹤。就像我們的成長過程一樣,我們從一個咿呀學舌的孩子成為一個即將步入中學的少年,時間過的真快呀 )
6、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 ),( )。
對于樹來說,“不確定”指的是(老天下雨是說不準的,下雨的時間和量都不確定 );
對于人來說,“不確定:指的是(生活中不可預料的坎坷、曲折、磨難 )。
樹要在“不確定”( 找到水源,拼命扎根 ),
而人則要在“不確定”中(經得起生活的考驗,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
這是一種( 借物喻人 )的寫法.
7、“手指的全體,同人群中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這句話選自(《手指》)作者(豐子愷)我們還學過他寫得文章(《白鵝》),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把手指的全體比喻為人群的全體,目的是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 )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練習題【2】
第一部分:基礎知識積累與運用(30分)
一、看拼音,寫字、詞語。(4分)
nuó wěi duàn liàn wú yuán wú ɡù
( )移 枯( ) ( ) ( )
二、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2分)
A、 轉(zhuǎn)化 喝(hè)彩 赤裸裸(luǒ)
B、 曲(qǔ)線 徘(pái)徊 剎(shà)那間
C、 薄(báo)弱 附和(hè) 頭涔涔(cén)
三、下面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2分)
A、 英俊 艱難 無原無故 意想不到
B、 考驗 名義 狂風暴雨 專心致志
C、 插秧 副度 養尊處優 精心動魄
四、下列三組各有兩個句子,其中意思差別最大的一組是( )(3分)
A、我們學校就在商店附近。學校就在我們商店附近。
B、李明是我們班的學生。李明不能說不是我們班的學生。
C、大街上的積雪足有一尺多深。大街上足有一尺多深的雪。
五、在句子中填上合適的關聯詞語。(4分)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