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⒈知識與能力
⑴讀讀記記“和睦、酷熱、蜂擁而至”等詞語。
⑵默讀課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的鮮明特色。
⑶學習課文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⑷學習對比閱讀的閱讀方法。
⒉過程與方法
初讀課文,讀準讀通;再讀課文,整體感知;合作研讀,體會特點;深讀探究,領悟方法;歸納總結,感受文化;拓展延伸,遷移練寫。
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中華傳統民居豐富的文化內涵,領悟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教學重點
讓學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色及民風民俗,激起對民俗文化探究的興趣。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的說明方法和語言的表達特點,并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教學準備
⒈教師制作課件(關于各地民居,如土樓和竹樓的圖片;中國民居郵票圖片);
⒉學生搜集有關中國民居的文字、圖片資料,對相關的知識有所了解。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資料展示,揭示新課
⒈師: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風俗各異,“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藝術形式上百花盛開,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⒉出示民居圖片:,猜猜這是哪個地方的民居?(如,上海石庫門、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等)
⒊簡介中國民居(見附錄)
這些五花八門的房子,真有點令人眼花繚亂了,這節課,我們就走進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去參觀領略一番。(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準讀通
⒈自由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讀后劃出不懂的詞句。
⒉先利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自己解決不懂的詞句,再同桌交流。
⒊再讀課文,把讀不通順、讀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
⒋檢查詞語認讀及理解情況: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⒈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有著怎樣的特點,請同學們帶著這樣的問題自由通讀全文,要求讀準字音。
⒉默讀課文,看看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疑問,在書上標記一下。
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各有什么特點。
⒊初步交流:
⑴交流閱讀感受,分別用一個詞形容它們給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
傣家竹樓──傍水而居。(或:綠色之家)
⑵概括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各具特色的民居》側重寫了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樓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樓的鮮明特色。
⒋把握層次
⑴客家民居層次:
第一段(1):概括介紹客家民居特點、所在的位置和環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
第二段(2):詳細介紹客家民居突出的特點。
第三段(3):寫圓形圍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義。
第四段(3):寫圓形圍屋內部構造特點及體現出的民俗文化特征。
⑵傣家竹樓層次:
第一段(1):概括介紹傣族竹樓的建筑環境。
第二段(2):寫傣族人家“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傳統習俗及緣由。
第三段(3):講傣族村寨及竹樓的外觀特點。
第四段(4):說竹樓內部結構簡單、寬敞、別致等特點。
第五段(5):寫傣家建造竹樓時的傳統習俗及文化內涵。
四、布置作業
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⒉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自讀課文,復習導入
⒈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說說“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鮮明特色。
⒉交流:客家民居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樓“傍水而居”。
二、合作研讀,體會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