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節課,我們就圍繞這些目標來學習,我們首先來完成第一個目標,誰來交流:
1)生字:預習時,我發現? 字容易讀錯,?容易寫錯,所以提醒大家注意:老師相機板書:提醒學生注意 “摻和 蜜餞”的讀音 “熬 麥”的書寫
2)預習本課,我積累了以下詞語:
3)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些詞語,出示:
色如翡翠 色味雙美 萬象更新 燈火通宵 日夜不絕
萬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張燈結彩
2、了解內容,理清順序
1)通過預習,我們知道,北京的春節從臘八開始,到正月19結束,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作者重點寫了哪些日子?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
2)學生交流板書:臘八、23小年、除夕夜、初一、正月15
3)這么長的時間,這么多的日子,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3、品讀課文,了解習俗,學習表達方法
1)作者按時間順序,像一幅幅年畫一樣,把北京的春節習俗一一展現在我們面前,下面進入小組合作學習,請各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日子品讀,了解北京人在這個日子有哪些風俗習慣?作者是怎樣表達出這些風俗習慣的?有哪些表達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2)小組學習
3)小組交流展示:
課堂預設 臘八:
小組長指揮:我們小組跟大家交流的是臘八這個日子。
朗讀:你來讀:
習俗:我來說說:臘八的習俗有: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品讀課文,學習文章表達方法:
1)“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一句作者引用俗語,非常明白地寫出這兩天最冷。雖然很冷,但大家過年的熱情依然高漲,
2)“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這一句運用比喻的寫法,把臘八粥比作農業展覽會,形象的表達出臘八粥里米、豆子、干果特別多。讀了這一句,讓我想起我們喝的臘八粥,媽媽足足放了八種米和干果,特別好喝。說的真好,能把這一句美美讀給大家聽嗎?我們一起讀讀。
3)“到年底,蒜泡的色如翡翠……”這一句也用打比方的方法,寫出蒜的顏色如翡翠透亮誘人,而且蒜里有酸味,醋里有辣味,色味雙美,讀著只想流口水。說的太棒了,我們也一起來讀讀:齊讀。
你們小組分工合作,交流的清楚明白,祝賀你們!接著交流
預設 二十三小年:
習俗:放鞭炮、吃麥芽糖和江米糖
表達方法:“臘月二十三 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春節的彩排。”彩排這個詞特別好,就像我們開展活動,特意進行的彩排一樣,不僅讓讀者覺得小年這一天很熱鬧,而且預示著春節更熱鬧。
預設 除夕:
習俗: 做年菜、貼年畫、燈火通宵、鞭炮日夜不絕、守歲吃團圓飯。
表達方法:1)這一段用總分的方法表現出除夕很熱鬧。先用“除夕真熱鬧”這個總起句引出,然后從不同的方面描寫除夕的熱鬧。
2)說得很好,我們來看看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把除夕的熱鬧表達出來的。逐句讀,引導:“酒肉的香味”“新衣、紅紅的對聯、各色的年畫”顏色鮮艷喜慶;“燈火通宵、鞭炮日夜不絕”炮聲震耳;人們吃團圓飯,守歲。作者從味、色、聲、人等不同的角度去描寫,充分表達春節的熱鬧。
3)好熱鬧、好喜慶的除夕。讓我們齊讀一起來感受老北京春節的熱鬧。
預設 初一:
習俗:拜年、逛廟會。
表達方法:1)“截然不同”這個承上啟下的句子:“截然不同”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大年初一和除夕的景象截然不同呢?除夕熱鬧,初一悠閑。
2)這一天人們有的串親戚、有的在家待客,有的去逛廟會,通過描寫不同人的活動,寫出了初一這天人們很悠閑自在。
3)“這些比賽并不為爭誰第一第二……”讀了這一句,我好像看到了人們熟練的騎馬、騎駱駝的樣子。
預設 元宵節:
習俗:掛彩燈、放鞭炮、吃元宵。
表達方法:1)“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過渡句。從“又”體會出什么?
2)“正月十五,處處張燈結彩,整條大接像是辦喜事,紅火而美麗。”
從這一句體會出元宵節很熱鬧。
3)這段文字,有詳有略,詳寫了掛花燈這一習俗,而放鞭炮,吃元宵則是略寫。理解的非常到位!讓我們自由讀11、12這兩節,邊讀邊體會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
4)元宵節,外面是燈,家里也是燈,這真是處處張燈結彩,處處燈火通明,太美了。燈美,描寫燈的語言更美,同學們請看:加點詞有什么共同點?
出示: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統統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
一個意思用多個不同的詞來表達,可見作者語言功底之深。讓我們快速背誦,把這些描寫燈的句子積累下來。
三、領悟本文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
1、元宵節這部分采用了有詳有略的寫法,不知同學們發現沒有,其實本文通篇都采用了有詳有略的寫法。我們知道,北京的春節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共40多天,這40多天,作者每一天都寫了嗎?沒有?作者重點寫了哪幾天的習俗?臘八、小年除夕、初一、元宵節這五天的習俗,而其他日子簡要介紹,甚至日子一筆帶過。比如:誰能舉例子說明。第六段。而這五天,也有詳略之分,小年寫得比較簡單。
2、這樣有詳有略的安排有什么好處?小組討論。這樣就讓老北京春節的習俗給我沒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3、同樣是過春節,每個人的感受不同,側重點也不同。老舍的筆下的春節滿是喜悅之情,文章處處表達了春節的熱鬧喜慶,而梁實秋、斯妤筆下的春節又是什么樣呢?請同學們課下認真閱讀課后的閱讀銜接,也可以閱讀其他寫春節的文章,看看他們在寫法上各有什么特點?表達的感受有什么異同,我們下節課再交流。
更多相關文章:
1.人教版新課標六年級下冊《作文上的紅雙圈》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