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碗少年》教學設計及反思一:
學習目標:
1.借助詞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座無虛席、驚羨、歉疚、驚心動魄、陶醉”等詞語。
2.理解課文的內容。
3.體會文章蘊含的哲理,懂得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4.學習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的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文章蘊含的哲理,懂得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介紹作者:趙麗宏。
3.指生自讀閱讀提示,指導學生根據(jù)閱讀提示提出問題,明確學習要求。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1.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生字詞的情況。
三、品讀課文,明白道理。
1、教師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充分自主讀書,獨立思考。
2、學生找到“這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這句后,教師引導體會為什么一次雜技表演成為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少年在與誰搏斗?這場搏斗何以驚心動魄?
3、分組學習:學生進行自學后同學互相交流,教師及時參與學生討論,給予指導,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4、教師在學生充分交流、辯論的基礎上,適時引導。
四、感情朗讀,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1.在學生找到課文中描寫少年神情、動作的句子,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體會少年兩次失誤后的心理活動。
2.指導學生朗讀描寫少年神情、動作的句子,感受少年的心理活動。
3.拓展延伸。
(1)、表演結束后,如果你是一位記者,你會怎樣采訪這位頂碗少年?向他提些什么問題呢?
(2)、你的生活、學習中有沒有遇到過困難和失敗,你是怎么做的?學習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啟示?
板書:
人生感悟:偶遇之事終生難忘
雜技表演 (1)失敗——不失風度重新開始 失敗
(驚心動魄) (2)失敗——不知所措 鎮(zhèn)靜再來 ︱
(3)成功——努力拼搏驚心動魄 成功
抒發(fā)感嘆:每每想起總有微微激動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頂碗少年》是一篇略讀課文,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自主獨立地讀書,把握課文的梗概,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感悟出“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課前我布置了學生進行了預習,通過自己動手,利用工具書,結合課文學習生字,了解生詞的意思,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教學時我從課文前的“連接語”引入新課,讓學生從“作者看了一場雜技表演所受到的啟迪”提出自己想了解的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讓學生學會提問,引發(fā)學習的興趣。檢查了生字詞的預習情況后,讓學生帶著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讀課文,通過自讀理解、學生討論合作解決問題、師生互相交流等形式,解決相關問題,理解課文的內容,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及寫作特點,感悟出“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但在教學時時間安排較緊,學生還未有時間來交流學習的收獲。
《頂碗少年》教學設計及反思二: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語言。
2. 弄清課文內容,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懂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 透過對人物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知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
教學重點:
把握主要內容,弄清頂碗少年是怎樣面對失敗,堅持一次次表演,最后獲得成功的。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看表演時受到的啟示。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課
1. 大家喜歡看雜技表演嗎?
2. 作家趙麗宏先生二十多年前看到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又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敘事散文《頂碗少年》。(板書課題)
二、 初讀課文,理解主要內容,理清順序
1. 檢查預習:生詞的認讀
2. 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3. 理清順序
(1)哪些自然段寫的是這場雜技表演?(2——7)
(2)頂碗少年表演了幾次?
(3)哪個自然段寫第一次表演?(第三段)
(4)哪個自然段寫第二次表演?(第四段)
(5)哪個自然段寫第三次表演?(第五、六、七段)
(6)三次表演結果怎樣?
(7)2——7段這一部分按什么順序寫的?(雜技表演的順序)
(8)開頭一段寫了什么?最后一段呢?開頭一段和最后一段什么關系呢?(前后照應)
三、 學習課文
1. 快速默讀課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驚心動魄、扣人心弦、難度很大)
2. 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表演的“驚心動魄”。生一邊默讀課文一邊畫出有關的語句。
3. 同桌交流。
4. 全部交流(體會并指導朗讀)重點有以下幾點:
(1)少年的動作神態(tài)體會表演的高難度,并總結學法:從動作、神態(tài)體會任務的內心活動。
(2)觀眾觀看表演時的反應體會表演的扣人心弦。
(3)碗(擬人)寫出表演的難度大。
(4)白發(fā)老者給予少年的信心、勇氣和力量。
四、 談體會
1. 你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么,聯(lián)系第一段,一塊兒讀讀、想想?
2. 聯(lián)系生活、學習談談體會(學生第一次騎車、做飯、做手工等)。
五、 課下練筆
模仿本課寫《第一次…… 》
六、 板書
12、頂碗少年
驚心動魄 第一次(3)第二次(4)第三次(567) (頂碗少年、觀眾、碗) 失敗—— 再失敗—— 成功
動作、神態(tài)——內心活動
課后反思:
程校長建議:因此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太細,如:哪次表演對應哪些自然段可以不要。
魯老師認為我們學習白發(fā)老者時闡發(fā)太多,我問老者可能是誰?臺下他們練習、排練情況,又猜老者對少年說了什么等,確實太多。
渠老師認為老師讓學生讀的太少,指導朗讀等方面不突出。
我認為以上確實是我講課當中的缺憾,感謝他們的建議,讓我有所進步。
更多相關文章:
1.人教版新課標六年級下冊《作文上的紅雙圈》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