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輕松幽雅的樂曲聲里,只見他頭上頂著高高的一摞金邊紅花白瓷碗,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著肢體,做出各種各樣令人驚羨的動作,忽而臥倒,忽而躍起……碗,在他的頭頂上搖搖晃晃,卻總是不掉下來。最后,他騎在另一位演員身上,兩個人一會兒站起,一會兒躺下,一會兒用各種姿態轉動著身軀。
師: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覺得這個少年表演很精彩,“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著肢體,做出各種各樣令人驚羨的動作,忽而臥倒,忽而躍起”。
生2:我覺得難度很大,“忽而臥倒,忽而躍起”。
生3:我覺得這個少年表演技術很高超。
師:是啊,我們為這個少年喝彩!可是這次表演中,少年失敗了,“那一大摞碗突然從他頭上掉了下來”,這時觀眾的反應如何?
生:這意想不到的失誤,讓所有的觀眾都驚呆了。
師:為什么觀眾會驚呆呢?
生1:因為想不到會出現這樣的局面。
生2:因為看的太投入,期望值太高。
生3:因為這個情況發生得太突然,觀眾來不及作任何其它的反應。
師:觀眾看節目非常的投入,對它的期望值也很高。怎么會出現這樣的失誤,這突發的事件讓觀眾驚呆了。失誤后的少年表現是怎樣的?找出原文中的句子來讀一讀。
生:臺上并沒有慌亂。頂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著,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
師:從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感覺少年很有風度,很有自信,很沉著。
師:是啊,帶著自信,少年又開始了他的第二次表演,這次又是怎樣的情形呢?
生:于是,音樂又響起來,碗又高高地頂在了少年頭上。少年很沉著,不慌不忙地重復著剛才的動作,依然是那么輕松優美,緊張不安的觀眾終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關頭了,又是兩個人疊在一起,又是一個接一個艱難的轉身,碗,又在他頭頂厲害地搖晃起來。 那一摞碗卻仿佛故意搗蛋,突然跳起搖擺舞來。少年急忙晃動腦袋保持平衡,可是來不及了。碗,又掉了下來。
師:真是遺憾,再次遭受了失敗的少年表現如何,你找到了嗎?
生:臺上,頂碗少年呆呆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師:與第一次失誤時相比他的心理有了怎樣的變化?
生:開始著急了,有點不知所措。
師:是的,第二次失誤讓少年受到了打擊,失去了信心,不知該怎么做。
師:如果你是那位頂碗少年,你會怎么做?
生:繼續表演;下臺算了……
師:這次場上的觀眾反應如何?
生:隨著表演的進程觀眾的反應也不一樣,先是“陶醉”,在少年快成功的時候“忍不住拍響了巴掌”,少年又一次失敗后,觀眾中有人大聲地喊:“行了,不要再來了,演下一個節目吧!”,好多人附和著喊起來。
師:節目的精彩,觀眾的投入,雖有對少年的不滿,但更多的是對他的愛惜,不忍看到他再次失敗。
(小組合作學習頂碗少年的第三次表演,完成表格。)
師:音樂第三次奏響了!場子里靜得沒有一絲聲息。一些女觀眾,索性捂住了眼睛。
當那疊碗又劇烈地晃動起來時,少年輕輕抖了一下腦袋,終于把碗穩住了。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響聲。當你讀到這兒,你心里有怎樣的感受
生1:我為他感到高興,他終于成功了!
生2:他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他的成功實屬不易,但卻多了一種別樣的精彩。
生3:臺下的觀眾也一樣懷著復雜的心理,這可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
師:難怪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如果你們也是當時的觀眾,會給頂碗少年怎樣的掌聲呢?
生1:暴風雨般!
師:不錯,恰到好處。
生2:雷鳴般。
師:嗯,很響亮。
生3:排山倒海般。
師:謝謝,我感受到了你的熱情。
四、聯系實際,升華感情
師:是啊,這場驚心動魄的拼搏讓作者難以忘懷,并且時時縈繞于心。
出示:
在以后的歲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會想起這位頂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總會有一陣微微的激動……
師:此時此刻作者的心里想到了什么?
生1:我認為他是一個強者,他在人生和藝術之路上退縮。
生2:作者也許會想,那個頂碗少年面對失敗的勇氣值得自己學習,人應該勇敢拼搏。
生3:失敗乃成功之母。
師: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窮水盡的絕境里,再搏一下,也許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嚴寒中,再搏一下,一定會迎來溫暖的春天——這就是那位頂碗少年給我的啟迪。
師:是的,作者的心里總是會涌起各種各樣的感受。所以這兒用了省略號,促人聯想,耐人尋味。
師:平凡的小事,常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啟發。學到這兒,你的心里是否一樣涌起了一些感受,悟到了一些道理?請用精煉的語言把它寫在課題下方作為題記。
(生抒寫感受,教師巡視)
生1:失敗乃成功之母。
生:這是真理。
生2: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從此失去信心和勇氣。
師:說得真好!
生3:失敗也是財富,勇氣和堅持會讓你看到一片艷陽天!
師:你可以用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師:真好,這些都是屬于你們的體悟。最后送大家一首歌《陽光總在風雨后》,希望你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經得起風吹雨打,走出自己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