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排列句子
【備考點】
會把錯誤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順的話,整理錯亂的句子的關鍵在于分析句子之間的關系,確定應按什么結構排列。
【應考點】
1、把要排列的幾句話默讀一兩遍,看看主要意思是什么。
2、用“排除法”找出首句。
3、再讀剩下的句子,思考整篇文章的寫作順序和句、與句之間的關系。(寫作順序:時間先后、事情發展、地點空間轉換等)
(七)標點符號
【備考點】
掌握標點符號的用法,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第五:閱讀部分。
閱讀板塊涉及的知識點龐雜,能力點容量大,難成系統,因此,是歷來語文復習的難點。
【備考點】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
3.理解詞語在語境中的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有一定內涵)的意思,體會表達效果。
4.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文章中關鍵句子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推想文章中有關句子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積累課文中精彩的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5.閱讀文章能把握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對文章內容或寫法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6.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述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等,能表達自己的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意境,體會詩人情感。
7.背誦、默寫優秀詩文(重點是第十一、十二冊中要求背誦或默寫的課文)。
8.有一定的課外閱讀量,并能從課外閱讀中掌握知識。
復習策略:
首先,閱讀的復習要避免兩種傾向,一種是認為它是在平時教學中逐漸形成的能力,難
復習則不復習,只是利用模擬試卷練習練習;另一種是通過做許多閱讀練習搞題海戰術,認為做多了自然好。那么,閱讀復習如何才能做到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呢?
1、設計閱讀訓練題型
(1)把握目標——要體現重點訓練項目并綜合深化各個訓練點。要把各項能力培養目標的要素進行組合,選擇適合的短文作為載體,設計閱讀訓練的題型,避免盲目練習的題海戰術。
(2)教給常法——注意教給學生不同文體的文章一般的閱讀思路,讓學生有常法可依(只能意識上滲透,不能講文學常識),因此,在選擇短文時要注意兼顧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科普文、寓言童話等各種文體,訓練之前本著從整體到部分的規律,在整體感知時滲透不同體裁的文章的閱讀常法,再整合閱讀能力的各訓練點設計閱讀題型去訓練。
(3)有針對性——針對本班學生閱讀能力的薄弱點設計針對性強的單項閱讀題,可以每一次閱讀訓練中都設計一些薄弱項目的練習題型,進行強化訓練。
2、加強閱讀習慣的訓練
(1)加強對理解題意的能力的訓練。
學生在做閱讀題時常常存在偏離試題要求的情況,要指導學生認真審題,抓住題目中的重點詞語進行理解,以便弄清題目要求,再進行深入閱讀,再做題。
(2)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潛心入文”。
在閱讀時,有的學生往往存在畏難心理,有的學生閱讀時很表面,很虛浮,因此,閱讀復習還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面對閱讀題消除畏難心理,“靜心”、“細心”、“耐心”。
(3)指導學生養成“據問答題”的習慣。
有些學生讀懂了短文,但面對問題不懂答題技巧,仍然拿不到好成績,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據問答題。
另外,綜合復習也給我們提示了復習的思路和復習方法:選擇貼近學生閱讀能力的材料,并憑借閱讀材料設計能鍛煉和檢測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題目,使學生在獨立閱讀和獨立完成題目的過程中,聽說讀寫的能力得到鞏固和提高。綜合復習中選了9篇閱讀材料,內容各異,形式多樣,旨在堅持學生閱讀各類文章的能力,這些能力涉及到小學畢業生所應達到的語文能力的方方面面。我們可以從本班的實際情況出發,切實用好這些綜合復習材料,還可以參照這樣的思路和方法,適當做一些補充。
第六:習作部分。
【備考點】
綜合考查學生作文水平的發展狀況,重視對寫作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寫作興趣、良好習慣、真情實感),鼓勵有創意的表達。
1.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有一定條理,能分段表述。
2.能寫書信、日記、讀書筆記和常用的應用文。
3.修改習作,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注意不寫錯別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4.40分鐘能完成不少于400字左右的習作。
策略:可配合閱讀進行片段練習或篇章練習;或結合綜合性模擬練習進行。
第七:語文綜合性學習部分。
內容:語文綜合性學習主要包括聽力、口語交際、課外閱讀、綜合實踐等
策略:聽力考核主要有聽記能力、聽辨能力、理解能力幾個層面,可以進行一些專項練習;口語交際是實踐性的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梳理一下活動目標及各種形式、各種情境的活動形式,組織并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有意識地加以運用,在運用中提高。
復習策略
好的復習課就像一篇優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使得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得到一種精神上的享受。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必須優化復習方法。筆者認為,在總復習過程中要做到五個為主。
1.以學生為主。復習過程是一個信息交流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材是客體,教師是媒體,教師要架起學生與教材之間溝通的橋梁。復習中切忌喧賓奪主,不要以教師的講代替學生的學,應該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由配角變為主角,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2.以課本為主。現在有很多復習資料,具有新、全、活等特點,知識點多,覆蓋面廣,問題設計的角度新,題量大,對能力要求高。根據這些特點,復習時既要讓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又要使他們靈活運用基礎知識去解決問題,既要全面掌握,又要突出重點。因此,扎扎實實抓好課本知識點,把課本與資料有機的結合起來,使之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3.以課內為主。要將問題盡量解決在課堂上,上課前要認真做好課前準備,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合理安排講練時間。講要講出新水平,引出新信息,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練要練出新花樣,做一題,學一法,會一類,通一片。學生通過教師講,自己練,有常學常新之感,真正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4.以練為主。復習課應充分體現“有講有練,精講多練,邊講邊練”的原則,盡量做到內容全、習題精、方法活、時間足,訓練應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同時多練還可以訓練學生的心理素質,見多識廣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5.以能力為主。知識和能力二者是密切相聯的。只有有了足夠的知識儲備,才能產生和發展能力。所謂“萬變不離其宗”,主旨抓住了,題型再變化學生也能靈活運用。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重點應放在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上。諸如:概括能力、分析、綜合的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靈活運用的能力,等等。
復習的方法是多樣的,有效的、學生喜歡的就是好的方法。但筆者認為,集中復習固然能起到回顧、整理、歸納知識的作用,平時學習中注意及時鞏固、及時消化,也很重要。把各知識點的復習、梳理分散到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期末復習時再畫龍點睛,一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