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內閱讀。
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大圓盤,碧綠的面,淡綠的底。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1.寫荷葉多的詞是________,寫荷葉圓的詞語是________。
2. “我”看到剛開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全開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將要開的花骨朵兒________________。
3.你覺得哪個詞語用得最妙?談談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課外閱讀。
菩 提 樹
我家巷口的路邊種了一棵菩提樹,這是在紐約少見的一種樹。大概也正因此,樹旁特別支撐了木架,使它能不怕強風,長得郁郁蔥蔥。
今年夏天,正該是菩提樹最繁茂的季節,不知怎的,那樹卻突然枯死了。似乎每個路過的人,都為它的凋零而投以惋惜的目光。
這棵樹從小就被特別照顧,向來因有木架支撐而未曾傾倒的樹,為什么長了十多年,幾乎要成為一棵大樹時,卻一下子死了呢?
有一天我特別走近它,撫摩著它那依然細膩光滑的樹皮,作深深的悼念,突然發現樹皮上竟被割了一圈裂口。“是誰殺了菩提樹?”我沿著刀痕轉向樹的另一側,發現居然是一根綁在支架上的鐵絲,想必是菩提樹幼小時,為了保護它而拴上的。豈料隨著樹的成長,人們竟然忘了那圈小鐵絲已經不再適用,漸漸地鐵絲嵌入樹皮,大家更難以覺察,直到此刻被我發現,卻已經遲了。
許多對孩子的呵護,或當孩子幼小時,為了保護他們,所灌輸的片面觀念和加諸的束縛,如果不能在他成長中逐漸給予解釋,常會對孩子造成終生的傷害。對樹、對人,道理都是一樣的。
1.從短文中選取合適的詞語填在下面的括號里。
( )的季節 ( )的目光 ( )的樹皮 ( )的觀念( )的傷害 ( )的道理
2.人們為什么要給菩提樹支撐木架?用“_________”在文中畫出相關語句。
3.什么原因導致菩提樹枯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聯系生活實際,寫出你對文中畫浪紋線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閱讀課文片段,回答問題。
居庸關山勢高,巖層厚,詹天佑決定采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山頂的泉水往下滲,隧道里滿是泥漿。工地上沒有抽水機,詹天佑就帶頭挑著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們同吃同住,不離開工地。八達嶺隧道長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關隧道的三倍長。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決定采用中部鑿井法,先從山頂往下打一口豎井,再分別向兩頭開鑿。外面兩端也同時施工,把工期縮短了一半。
1.開鑿居庸關隧道用_________的辦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開鑿八達嶺隧道用________的辦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根據課文內容畫出這兩種方法的示意圖。
六、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________________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在這雄壯的國歌聲中,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我不禁想起了曾經在電視上看到的一幕:那是一次在云南高原最邊遠、最(孤僻 偏僻)、只有十二名學生的某彝族小學里舉行的升旗儀式。
那所學校條件很差,十二名穿著破舊的學生在操場上排成兩隊。女老師用莊重的語調宣布:升國旗儀式開始。三個男孩兒正步走出隊列,迅速來到旗桿下拴好了國旗。女老師又宣布:奏國歌!只見幾個學生變戲法般捧起一張張鮮綠的樹葉貼到唇邊,一個學生吹起了羊角,兩個學生吹響了嗩吶。一曲別有韻味的國歌,在這樹葉、羊角、嗩吶聲的合奏下,隨著晨風在山間回蕩。鮮艷的五星紅旗隨著國歌那鏗鏘的旋律冉冉升起。
面對此情此景,我的心被深深地(震動 震撼)了。山里孩子的學習、生活條件都沒我們好,但他們舉行的升旗儀式同樣(莊重 莊嚴)、神圣。
“……前進!前進!前進!進!”那鮮艷的五星紅旗,那站在紅旗下的十二名學生,他們的升旗儀式,將和眼前的這次升旗儀式一起永遠銘記在我的心頭。
1.給短文加一個合適的題目,寫在文前的橫線上。
2.用“\”畫去括號內不恰當的詞語。
3.山里孩子的升旗儀式有什么特別之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由山里孩子的升旗儀式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讀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相關文章: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