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鹿和狼的故事》教案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誦讀,懂得生物之間存在著互相制約、互相聯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3.了解羅斯福為了保護凱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結果怎樣。
教學重難點:
弄清羅斯福下令捕殺狼這一決策錯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結論。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同學們聽過哪些有關狼的故事?你覺得狼是一種怎樣的動物?請你用幾個詞語說出“狼”給你留下的印象。你為什么這樣認為?板書:狼
2.你鹿是一種怎樣的動物?請你用幾個詞語說出“鹿”給你留下的印象。板書:鹿
過渡:是啊,在我們的印象中,狼是一種兇殘的動物,應該毫不留情地消滅。可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鹿和狼的故事》這篇課文,卻要告訴我們另外一種看法。
板書課題:鹿和狼的故事
二、自學課文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發生在凱巴伯森林的一個什么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準備質疑。
3.想想全文可以分為幾個自然段,概括每段的段意。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同桌分段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四、理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
2.凱巴伯森林從此成了鹿的王國。它們在這里生兒育女,很快,鹿的總數就超過了十萬只。此時的鹿群真的是無憂無慮嗎?請選擇喜歡的方式讀第3節。
3.畫出羅斯福為了保護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用自己的話說說。
4.在文中找出羅斯福的做法產生了怎樣的結果?
5.討論:指名讀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人們必須尊重這種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中的相互關系。
(1)用課文中的事例來說說: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間是怎樣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
(2)再用課文中的事例說說:為什么人們必須尊重這種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中的相互關系?如果破壞了會怎么樣?
(3)整個生物界中還有許多這樣的相互制約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來證明我們必須尊重這些關系嗎?
五、體會課文中心
1.為什么鹿會“餓”、“痛”直至從10萬只只剩下8千只?
2.這是“狼”的錯嗎?“狼”難到就該殺嗎?
3.狼倒在獵槍下的一瞬,一定有很多話要說,你知道它想說什么話嗎?
4.鹿是毀滅自己的“禍首”。鹿它想毀滅自己嗎?真正的“禍首”究竟是誰?
5.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六、作業。
寫一寫讀了這篇課文的感受,可以寫從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寫知道的類似事例。并請你給凱巴伯森林設計一塊警示牌。
六年級上冊:《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
學習這篇課文時,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出不明白的問 題,然后再由學生分組討論,解決這些問題。由于課文中的故事學生 比較感興趣,所以提出了許多問題。
當然,其中的大部分問題經過學 生討論都能解決,但也有一些超出教材范圍的問題,如:
1、打死狼 保護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它破壞了生態平衡, 而我們經常打死老鼠, 這是不是破壞了生態平衡?
2、 生活在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 制約、相互聯系的,是不是各種動物之間的數量一定要相等?為什 么?等等。
面對這些經過學生討論也不能得出理想答案的問題, 我課前也沒 有預料到,倉促間只好與學生一起分析課文,總結歸納,總算是結束了這節課,課堂氣氛與剛開始相比遜色了很多。
回想這節課, 學生不斷地向我提出問題,我吃力地組織學生回答 問題的情景一直在腦中回映,說不出什么原因,我的心情總是不能平 靜,仔細想想,感觸更深。雖然 雖然我的答案學生是通過了,但我查閱了 雖然 有關資料后,總覺得有時我與學生組織的答案不夠全面,有時學生回 答得模棱兩可,我也沒有及時進行糾正。
雖然課堂上能用教學技巧勉 強過關,但是我總覺得對不起學生,總覺得有礙教師的形象,因而課 后難免耿耿于懷,不知學生對我會有什么看法。要是我知識豐富些, 要是我課前準備充分些,課堂上就不會出現這種尷尬場面。
我想到了 教過自己的老師,令我至今印象深刻的不就是那幾位品德高尚,知識 淵博的老師嗎?難怪有人說基礎教育階段要有最好的老師。
我也想起 這樣一句話:教師言傳身教,給學生人格榜樣的同時,還要以淵博的 科學知識去影響學生,才能使自己的教師形象更豐滿,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