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教材:
《索溪峪的“野”》這篇寫景文章。這篇課文是通過描寫索溪峪的奇麗風光,贊頌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表達了作者暢游其間無比愉快的心情。這篇文章圍繞著索溪峪的“野”從“山野、水野、動物野和游人野”四方面去寫的。在表達上最突出的特點是:緊緊圍繞著題目,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敘述后具體描寫的方法,結(jié)構(gòu)嚴謹,一目了然,對于學生的習作很有指導(dǎo)意義。
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教學課文的過程中,穿插引導(dǎo)學生認識并掌握本文中的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新詞。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敘述再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來表達對索溪峪美的獨特感受的寫作手法。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感受索溪峪的的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的同時,讀出不同的語氣與節(jié)奏。由閱讀向習作遷移,運用所學寫作方法,課后練寫寫景的習作。
3、情感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感受索溪峪風景區(qū)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說教學策略: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硬塞知識的辦法經(jīng)常引起人對書籍的厭惡;這樣就無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養(yǎng)的那種自學能力,反而會使這種能力不斷地退步”。六年級學生歷經(jīng)五年的語文學習,已經(jīng)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建構(gòu),并且勇于懷疑,樂于探究,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我鼓勵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只有這樣,學習才能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事,而不是老師越俎代庖。
同時,這也是一篇適合朗讀、美讀的寫景文章,只有通過多讀,在讀中去感知,在讀中去思考,在讀中去感悟,才會提高自我讀書的能力。
在課堂上就應(yīng)該做到書聲瑯瑯,更需要將靜態(tài)的美用聲音送出,變成動態(tài)的美。讀久了,自然會熟讀成誦,作者之言若出自我之口,從而化為自己的語言了。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些清新的語句就會自然流淌在學生的口唇之間,爛熟于孩子的心中。當然,讀是有技巧的,一味死讀,那是機械的,枯燥的,根本引不起孩子讀書的欲望,甚至還會破壞孩子讀書的興趣。因此,在讀的過程中要根據(jù)具體內(nèi)容變換形式,指名讀,開火車讀,領(lǐng)讀,引讀,賽讀,齊讀,有想象,有體驗,有演示,有比賽,不拘一格,引人入勝。
說教學過程:
一、賞圖入境,暢談感受
首先我用多媒體出示索溪峪的風景圖片,奇峰羅列、綿亙蜿蜒的群山,環(huán)繞青山、切斷山路的綠水,一幅幅攝影作品以電影的形式切換,再配上鳥鳴聲、流水聲,學生如身臨其境。我再向?qū)W生簡單介紹索溪峪的地理位置和重要地位,然后讓學生用一個字或詞語形容一下這處風景的特點或給自己留下的印象,并簡單地說說理由。學生自然地發(fā)出“奇”“險”“壯觀”“秀美”等獨具個性的感嘆。
這樣,我既能把學生帶入索溪峪奇麗的風景意境中,又發(fā)散學生思維,尊重學生的個性,接下來,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也就更容易找到共鳴,實現(xiàn)從自我認識到融入課本的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