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示投影:
(1)媒體就是 ,像電話能 ,電報能 , 能 , 能 ,……我們都叫它媒體或媒介物。(請學生充分地運用舉例子的方法說明。)
(2)多媒體就是 ,它的功能非常豐富,既能像 ,又能像 ,還能像 ,……真是“十八般武藝精通”。
4、哪一段集中寫電腦和多媒體的關系?
(1)指名讀課文。
(2)電腦和多媒體有什么關系?(電腦是多媒體,是信息處理系統的“司令部”。)
5、學習課文第五段:
(1)其實現在很多電腦本身就裝備了多媒體系統,我們就稱它為多媒體電腦。根據你的了解,能說說多媒體電腦的功能嗎?
(2)多媒體電腦的這些功能擬嘗試過嗎?效果怎樣?(暢所欲言)
六、帶領學生去微機室感受多媒體的奇妙。
作業設計:
查找有關多媒體的資料,以便和同學交流。
板書設計:
8、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
計算機 判斷、處理信息 ――司令部
多媒體 傳送信息―――設備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交流資料,啟發學生想象計算機會有哪些發展。
學生學習過程:
一、交流認識。
1、請舉例說明電腦和多媒體的關系。
2、邊演示邊介紹你的電腦有哪些功能。(越多越好)
二、延伸激情。
大家想像一下:十年、二十年后的電子計算機會“神”到什么程度呢?或者說你想發明什么樣的計算機呢?用上“過去……現在(將來)……既能……又能……還能……”說話。
三、理清課文脈絡,總結寫法。
1、快速瀏覽課文,看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為什么這樣分?給每一部分加上合適的小標題。全文可以分為三部分:(1)“電腦”發展史。(2)多媒體功能豐富。(3)多媒體電腦越來越神奇。
2、電子計算機那么神奇,但作者介紹的卻淺顯易懂,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用了很多我們熟知的事物來說明,這是一種很有用的說明方法,我們今后可以在自己的習作重運用。
作業設計:
1、根據你的想象,寫一寫十年、二十年后的電子計算機。
2、收看中央電視二臺的“互聯時代”。
板書設計:
“電腦”發展史
8、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 多媒體功能豐富
多媒體電腦越來越神奇
課后反思:
教學《計算機與多媒體》一課,我讓學生小組自學,提出有難度又有價值的問題。例如:計算機是用來計算的機器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什么是多媒體?多媒體和電腦是什么關系?另外,針對文中的省略號展開討論,最后讓學生想象未來的計算機會是什么樣,這樣的引導、設計,挖掘了教材的深度、廣度,如石擊水,濺起一朵朵創新思維的浪花,使學生獲得了超越教材的知識與能力,更體驗到了“我能行!”的自信與快樂。
反思我們的教學,缺少的或許不是對教材的熟練與否,而是對教材的深挖掘、新發現、精設計,結果往往是淺嘗輒止。新教材尊重個性化的學習,倡導多元化解讀,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善于解讀教材,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挖掘課程資源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真正實現“用教材教”而非奴隸式的“教教材”。語文教師要在教學設計上下功夫,設計出課堂教學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