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荔枝》教案設計與反思

發布時間:2017-11-22  編輯:林儀 手機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學習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目標:

  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并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入新課。

  1、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則謎語,請你們猜一猜這是一種什么水果?圓圓身子紫色殼,甜中帶酸汁多多。疙疙瘩瘩雖難看,果中皇后不虛傳。

  2、對,這就是我們同學們最喜歡吃的荔枝。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課文《荔枝》。請大家齊讀課題。

  3、請你談一談,課文可能會寫什么內容?你對課文的作者有哪些了解呢?

  4、學生介紹作者的有關資料。(肖復興,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畢業于北京匯文中學,1968年到北大荒插隊,1982年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他當過大中小學教師,曾任《小說選刊》副主編,現任《人民文學》雜志社副主編。出版了50余種書,曾多次獲全國及北京、上海地區優秀文學獎。)

  二、初讀課文,學習課文的生字。

  1、自讀課文,劃出生字及生詞。

  2、讀準生字詞,同桌互查。

  3、再讀課文,讀準字音。

  4、記憶字形,了解字義。

  (1)分析字形結構,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時令:季節。

  不消:不需要;不用;用不了。

  容:允許;讓!斑沒容我從書包里……”就是“還沒讓我從書包里……”。

  紋絡:本課指果皮上的花紋。

  昂貴:價格很高。

  玲瓏剔透:本指器物精巧細致,孔穴明晰,結構奇巧。本課指荔枝小而好看。

  不經意:不注意,不留神。本課指母親的動作非常自然,似乎是無意識地做的。

  闊別重逢:久別重逢。

  慰藉:安慰。

  遺憾:本課指給自己留下的惋惜之情。

  痛楚:悲痛。

  (2)請學生聯系課文的內容談談自己對這些詞語的理解。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內容?

  2、用簡潔的語言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1)“我”在母親快70歲的時候,第一次給母親買回了她從未嘗過的荔枝。

  (2)“我”一回到家,母親便端出一盤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凈凈的沙果。

  (3)看到“我”買回的荔枝,喜歡荔枝的母親竟然高興得像一個孩子。

  (4)當客人來家,面對兩盤形成鮮明對比的水果,“我”不知所措時,母親是那樣自然妥帖地消除了尷尬,維護了“我”的自尊心。

  (5)喜愛荔枝的母親,每次都把大個的荔枝給“我”吃。

  (6)母親臨終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顆荔枝,都給她心愛的小孫子吃了。

  (7)至今,荔枝依舊年年紅。

  3、默讀課文,試著給課文分段。

  思考:本課表現的是什么?(母親對兒孫的愛)。

  (1)為此,課文著重講了幾件事?

  第一件,我“一回到家,母親便端出一盤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凈凈的沙果。”

  第二件,當客人來家,面對兩盤形成鮮明對比的水果,兒子不知所措時,母親是那樣自然妥帖地消除了兒子的尷尬,維護了兒子的自尊心。

  第三件,喜愛荔枝的母親,每次都把大個的荔枝給兒子吃。

  第四件,在母親臨終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顆荔枝,都給她心愛的小孫子吃了。

  (2)分段并歸納段意。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我給母親買荔枝。

  第二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客人來家,面對兩盤形成鮮明對比的水果“我”不知所措時,母親是那樣自然妥帖地消除了尷尬,維護了“我”的自尊心。

  第三段:(第五自然段)喜愛荔枝的母親,每次都把大個的荔枝給“我”吃。

  第四段:(第六段)“母親臨終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顆荔枝,都給她心愛的小孫子吃了。”

  第五段:(第七段)至今,荔枝依舊年年紅。

  四、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使學生體會理解母親對兒孫的愛,并體會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empirenews.page--]

  教學內容

  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體會理解母親對兒孫的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1、自由讀課文。

  2、思考: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說說你最喜歡本文中哪一部分內容?為什么?

  二、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作者為什么會買荔枝?這荔枝來的容易嗎?

  (荔枝這種生長在南國的水果當時在北京很少見到,價錢貴,我的收入又低。但我想到70歲的老母親至今沒有嘗過荔枝,下定決心買了一斤,孝順母親,讓母親高興。)

  2、感情朗讀,要讀出自己的感受。

  三、重點講讀第二至四段。

  1、指名讀第二至四段,思考這段主要寫了什么?

  2、自讀后小組討論,哪些地方寫出了母愛的偉大?

  3、討論、交流。

  (1)“我拿了一個沙果塞進嘴里,連聲說真好吃,又明知故問多少錢一斤,然后不住口說真便宜--其實,母親知道那是我在安慰她而已,但這樣的把戲每次依然讓她高興!边@句話意在說明,對母親來說,她對孩子的愛是不求回報的。只要孩子高興,哪怕有時是裝出的高興,她都覺得是很大的安慰。

  (2)“母親一見荔枝,臉立刻沉了下來!边@是說,母親生氣了。為什么生氣呢?聯系上文“居家過日子,老人就這樣一輩子過來了”,可見,母親是怪兒子大手大腳。

  4、老師范讀,指導朗讀。

  (母愛太偉大了!誰能帶著感情讀一讀這段?)

  5、自由讀課文,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學習課文第五段。

  自讀第五段,思考:本課的結尾只有短短的一句話,但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感情,可謂言已盡而意無窮?蓡l學生合理想象,深入體會。補充作者沒有說出的話,想象“我”對母親深切的懷念之情。學生作出的答案可能多種多樣,只要基本表達出了思念母親之情,就應予以肯定。下面的補充僅供教師參考。

  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三年來,每當荔枝上市,望著它那紅紅的皮,想到它那白白的肉,我的腦際就浮現出了母親手心托著荔枝,愛憐地望著舍不得吞下的場面,心中感受到了一種無可言說的痛苦,眼里流下了無限思念的淚水。

  五、總結、擴展

  1.根據板書,要求學生簡要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怎樣寫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六、布置作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完成課后練習--選作題。

  六年級上冊《荔枝》教學反思

  讀完這篇文章后,我已經是熱淚盈眶,深深地被文章中母親對兒子細膩深沉的愛所感染。怎么能讓學生在短短的課堂40分鐘內也體驗到這種偉大的情感成了我在教學設計中遇到的一個難題。這篇文章在表達母子之間的情感時并沒有大段的、直白的抒情描寫。而是把母親對兒子的愛蘊涵在三處細節描寫中。所以讓學生抓住細節描寫來體驗情感是學習本課的難點。從前在作文教學中專門對人物的細節描寫進行過學習。可學習的效果并不好,很多學生在習作中也很少能抓住人物的細節來表現人物的特點和情感。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仍然把文中幾段細節描寫做為重點來學習。

  課堂上,我引導學生找出最能打動自己的語句,畫一畫、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受。此問題一出,學生都非常積極和踴躍。而且更令我滿意的是學生都不約而同的找出了這幾處細節描寫,可讓學生說說自己的體會時,我發現,學生的體會還只停留在很淺顯的層次上,甚至出現了偏差,比如在理解兒子吃著母親買的處理水果時,不停的說好吃,為什么?有的學生說是因為作者愛吃。

  為此,我并沒有著急否定學生的看法,而是讓學生聯系上下文來理解討論,學生的討論很激烈,有的學生說: “不是作者愛吃,從上文中就可以看出,母親一生節儉,買的又是處理水果,所以兒子說好吃只是在安慰母親!边有的同學進一步指出:“這是兒子孝順母親的的表現!”在激烈的爭論中,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逐步加深,體會到了幾處細節描寫的作用。

  有的學生說:“最讓我感動的是母親第一次吃荔枝的情景!蔽壹皶r的引導學生畫出:“托著、用小拇指甲蓋兒、劃破、愛憐的望著......”等詞語,同時也說說自己第一次吃荔枝的情景,對比一下。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從前并沒有珍惜,家長的付出被自己看做是很平常的、理所應當的事。從而更深一步的體會母子之間的愛。通過朗讀、討論、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等方法,學生不但理解了文章的中心,而且還體會到了細節描寫的作用,懂得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細節描寫可以幫助突出人物性格。為本單元的寫人習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由于課堂進行了大量的討論而使得朗讀稍微弱一些,是本節課的遺憾,要是能更充分的朗讀則更能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丝袜一区 |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高清在线 | 在线欧美激情a∨ | 日韩亚洲精品视频 | 日韩精品一级视频 | 日韩∧V精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