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寫十一個生字。正確讀寫“日寇、浴血搏殺”等十八個詞語。
2.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能提出不理解的問題,與同學一起探究解決。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4.學習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感受戰象嘎羧豐富的情感世界。
過程與方法:
以讀為本,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抒情;創設情境,借助想象,補白練筆,心靈溝通,入情表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感受戰象嘎羧豐富的情感世界以及高尚的情懷,激發學生閱讀動物文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感悟文章通過對嘎羧行為、神態的具體描寫,感受戰象嘎羧豐富的情感世界。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策略
1.讀文入境,積淀情感,品文悟情,抒發情感。
2.品讀文字,知有情有義;交流練筆,感生死之情;對比閱讀,悟重情重義。
3.品描寫之精妙,悟內心之情懷。
4.拓展延伸,感情升華,嘗試表達情感。
四、教學過程
(一)口語交際,引入課題
1.學生交流背景資料。
2.簡介作者。
(二)整體感知,把握內容
1.快速閱讀全文,梳理文章脈絡。
思考:課文向我們講述了有關戰象的哪些感人的情節?
2.根據學生的交流,歸納成為小標題。
英雄垂暮、重披戰甲、憑吊戰場、莊嚴歸去。
3.理解字詞,梳理質疑。
嘎羧要離開寨子時,為什么要披掛象鞍?
離開寨子時,嘎羧為什么要繞著寨子走三圈?
嘎羧為什么要在臨死前憑吊戰場?
嘎羧為什么沒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和曾經并肩戰斗的戰友躺在了一起?
4.小結:學習貴在有疑,能夠做到學有所思,我們的學習才會更深入。從你們的問題中,老師感受到嘎羧的一舉一動牽動著大家的心啊!我們不但要關注文章內容方面的理解,還要注意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探究作者是如何把這位英雄展現在我們面前的。
【設計意圖】閱讀文章時首先要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小說要明確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因此初讀時對文本中的四個情節進行了梳理。通過質疑環節激發學生的閱讀情感、閱讀期待,并針對學生的質疑及時做出評價,進一步提出質疑中有待提高的能力,探究文章表情達意的方法。
(三)品文悟情,抒發情感
1.出示自學要求。
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1)課文的哪些語句令你感動,畫下來,想一想感受到什么情感?是怎樣感受到的?
提示:可以抓住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詞語體會,做簡單批注。
(2)想象嘎羧當時內心的感受寫下來。(在四個場景中選擇一處寫一寫)
2.集體交流,融情對讀,加深感悟。
根據學情預設抓住以下這四處關于嘎羧行為的描寫,進行融情對讀,加深感悟。
(1)英雄暮年。
通過朗讀感受嘎羧的老態龍鐘以及衰老的樣子,體會作者的憐愛、悲傷之情。
(2)重披象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