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松鼠與我們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2、學習作者如何將動物與人之間的感情寫得真實具體的。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松鼠與我們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如何將動物與人之間的感情寫得真實具體的。
《跑進家來的松鼠》教學反思
十二周五,結合高年段研究主題,我在級組上了《跑進家來的松鼠》這節公開課。我翻了一下課本,最后決定上《跑進家來的松鼠》。選擇這一課所作為研討課,我是基于兩點考慮。
1、這是獨立閱讀課,內容淺顯,語言親切,講課文內容時間不需要很多,可以有充足時間給學生練筆。
2、本單元主題是“我的動物朋友”,孩子在生活中有過養動物的經歷,教材內容貼近孩子生活,進行練筆讓他們有話可講,同時在練筆基礎上可以一并進行單元作文指導。在備《跑進家來的松鼠》這課文時,為了配合科組的教研主題“隨文練筆”,在備課時我盡量刪減一些環節,盡量壓縮了課文講授時間,盡量騰出時間給學生練筆。
成功之處:
一、美圖引入,談話激情,讓學生很快進入文本。
一上課,我先出示《松鼠》一文的文字,讓學生猜猜是什么動物,然后就通過課件展示松鼠的幾幅生活照,讓孩子談談對松鼠的印象,”孩子們說松鼠可愛與機警,溫順與聰明,我很喜歡。”……在交流中我發現孩子的記憶已全被喚醒,每個人都沉浸在對松鼠的討論中,言語之中已然流露出了對松鼠的喜愛。我抓住機會說:“同學們,就有這么一位幸運的孩子,有一天,一只小松鼠突然跑進了他的家,后來發生了許多離奇的事,快,孩子們,我們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孩子們迅速的打開書,迫不及待的讀了起來,看著他們津津有味地讀書,心中好生得意,吊吊胃口,設設懸念,讀書的效果果真不一般啊!
二、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情感。
在閱讀教學中,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文本是重要一種方法,這一課也不例外,教學時我抓住了重點詞句來理解作者及家人對小松鼠的喜愛之情。比如“他整天滿屋亂跑,在櫥柜和架子上跳來跳去,動作靈敏的驚人,從來沒有碰掉過一件東西。”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小松鼠的欣賞,對松鼠的搗亂,作者沒有埋怨,沒有討厭,有的只是稱贊和賞識,喜愛之情躍然紙上。再如“有時,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臉,還輕輕的咬我的耳朵。”我請學生體會松鼠和作者關系的親密無間,緊緊地抓住“蹭、咬耳朵”來感受。還有緊扣后邊的“父親的哈哈大笑、我心中空落落的”等經典詞句進行理解,準確地把握了文本,走進了作者,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這對升華情感起到了關鍵的激勵作用,對句子的理解也變得水到渠成。
三、注意寫作方法的學習指導
在把課文內容理解透徹后,我對孩子說:“這篇文章全文沒有用一個喜歡的詞語,卻處處透露著全家人對松鼠的喜愛,作者是如何表達這種情感的呢?”這問題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孩子各抒己見,體會文章的表達方式,明確課文的寫作特色:抓住幾件有趣的事件,通過對松鼠的行動描寫,抓住對家人的語言、心理描寫表情達意;為小練筆做好鋪墊。
四、扎實有效的練筆訓練
在學生掌握了寫作特點時,我結合孩子生活實際精心設計課堂小練筆。我先說說自己小時候養小狗的經歷,再讓學生談談自己養動物的經歷,然后出示練筆要求。在練筆前我還不忘交給孩子具體的方法,給孩子支招,如:“可以用上哪些詞語?可以歇歇適當的心理活動等”,才讓孩子動筆寫作,這樣環環相扣,一步一個腳印,讓學生有方法可循。學生寫完后,能在班上及時評價,學生說出寫作的優缺點,再由老師總結評價。
不足之處:
1、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應讓學生把平時學過的方法自覺地加以鞏固運用,應體現以自學為主,可是在教學中我自己講的還是過多,過細,過詳,課堂上不敢放手,不相信學生,以至于閱讀課文和略讀課文沒有太大的區別。
2、教學語言不夠精煉,沒能熟記教案,有時候提問不夠明確,提出的問題沒提煉好;由于要預留練筆的時間,朗讀的指導不到位,讀書的時間比較少。
3、學生寫小練筆的時間不夠,評價的范圍不夠寬;另外,上完這節課后,我有一個困惑:一節課既要讓學生掌握課文內容,要掌握文章的寫作方法,又要給學生進行練筆,最后還要進行評價,相當于一次習作的指導課,短短的四十分鐘好像不夠分配,“隨文練筆”的課堂上,如何才能處理好讀和練的尺度?這一困惑,希望得到各位老師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