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和狼的故事》課堂筆記
一、詞語積累
1.蔥郁:(草木)青翠茂盛。如:村東有一大片蔥郁的松樹林。
2.生機勃勃:生命力、活力旺盛的樣子。如:春天到了,大地上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3.寵兒:比喻受到寵愛的人。如:掌握高科技的學者是新時代的寵兒。
4.厄運: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運。如:狼被消滅光了,鹿也難逃厄運。
5.茍延殘喘:勉強拖延一口沒斷的氣,比喻勉強維持生存。如:草原沙漠化了,幸存的黃羊也只是在茍延殘喘。
6.面目全非:事物的樣子改變得很厲害(多含貶義)。如:爸爸把我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了。
7.罪魁禍首:罪惡行為或禍患的首要分子。如:全球氣候變暖是許多自然災害的罪魁禍首。
二、近反義詞
近義詞:相悖--相反控制--限制
反義詞:弱小--強大善良--兇殘
三、難句講析
這與人們對狼和鹿的認識似乎是相悖的。
這句話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可以看做是過渡句。句中的“這”指代前邊的內容,即為了保護鹿而消滅狼,但狼被獵殺之后鹿卻成為了毀滅森林的罪魁禍首而且數量銳減。“與人們對狼和鹿的認識”“相悖”,是緊接著這一句所要論述的,人們傳統的認識是:“狼是兇殘的,所以要消滅,鹿是善良的,所以要保護。”事實上,消滅了狼并沒有起到保護鹿的作用。所以說這與人們的認識是相悖(相違背、相反)的。
四、難段講析
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這一段是全文的總結,講的是凱巴伯森林中發生的這一系列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這道理就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的關系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人類不能只根據自己的利益和片面認識去判斷動物的善惡益害,去決定哪種動物該保護、哪種動物該消滅;鹿和狼都有生存的權利,它們同時存在才能保持生態平衡;人們如果不尊重地球上各種生物的生存權利,生態平衡就會被破壞,人類就會受到大自然的報復和懲罰。
五、篇章學習
課文可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開頭到“病鹿在茍延殘喘”),講凱巴伯森林中發生的狼與鹿的故事。第二部分(第7自然段),講鹿和狼與森林的關系。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講人們對狼與鹿的認識同現實相悖。第四部分(第9自然段),總結全文,告誡人們要尊重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本文用不容置辯的事實來說明一個道理,生動、深刻,很有說服力。
《鹿和狼的故事》練習設計
一、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生機( )( )面目全( )一命( )呼 ( )不留情 自由自( )茍延( )喘
二、給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組成新字再組詞。
參( )( )( )宗( )( )( )
( )( )( )( )( )( )
直( )( )( )肖( )( )( )
( )( )( )( )( )( )
三、在( )里填上合適的詞。
堅持( )( )純樸 優良( )
維持( )( )純潔 優秀( )
保持( )( )純熟 優質( )
四、排列句序。
( )環境惡化,動植物開始滅絕,這對人類生存將造成直接的威脅。
( )因此,有理由說,保護各種物種,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 )最近,動物學家的發現,地球上許多地區的兩棲動物的數量急劇下降,有些地區數以10萬計的青蛙神秘失蹤,某些蛙類幾乎是在“一夜之間”消失的。
( )由于人類與各種動植物在共同的家園--地球上共同進化,雙方互相依存,相互制約,形成一條不平衡的生物鏈。
( )因此,“青蛙消失”很可能是一種警告,表明環境狀況已普遍出現惡化。
( )生命力很強的兩棲動物,對于環境的要求遠比人類要低,而對于環境變化的敏感程度卻比人類要高。
答案:
一、生機勃勃 面目全非 一命嗚呼 毫不留情 自由自在 茍延殘喘
二、摻(摻和)(摻假);慘(慘案)(悲慘);
棕(棕色)(棕熊);綜(綜合)(綜藝);
植(植物)(植樹);殖(繁殖)(殖民地);
梢(樹梢)(眉梢);稍(稍微)(稍息)
三、
堅持(原則)(心靈)純樸 優良(作風)
維持(生命)(感情)純潔 優秀(傳統)
保持(紀錄)(技藝)純熟 優質(服務)
四、4 6 1 5 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