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腳印》教學反思1
《金色的腳印》這篇課文以生動細膩,充滿感情的筆觸描寫了一個人與動物的傳奇故事,贊美了人與動物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幫助,和諧相處的美好關系,也展示了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讀來感人至深,催人淚下。因此教學這一課最主要的是抓住它的“情”,用文中豐富的情感去熏陶感染孩子,使孩子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
但是我在理清課文敘述的事情后,就讓學生質疑,學生提了以下7個問題:1、18自然段,為什么老狐貍會救正太郎;2、“閃著金色的光芒有沒有其他的意義。難道只是陽光照射才是金色的嗎?”3、狐貍為什么不死心,還要救孩子?4、為什么發現小狐貍被帶走,正太郎的動作表情那么沖動?5、15段為什么正太郎剛想揭開鐵鏈又打消了念頭。6、為什么正太郎給狐貍送吃的呢?7、小狐貍為什么不吃食物也不會餓死?這些問題,除了極個別的如第2個、第4個確實是有思考價值的,其他多半是關于文章內容的,學生只要好好讀讀書,都能解決。因此這里的質疑意義不是很大,接下來就讓學生圍繞上面這些問題來學習,逐條解疑,課文就上得興味索然了。學生讀書的目的就是理性地去回答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了。脫離了情感和體驗的語文教學必然是枯燥無味的。在以后的教學中,對學生的課堂提問一定要經過認真篩選才好。
《金色的腳印》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的篇幅很長,再加上是略讀課文,很關鍵的一點是如何將長課文上得簡潔,同時又能發揮好學生的自學能力。我在設計這節課時,主要是根據連接語中的2個問題進行教學,其中穿插了一些小問題。在要求學生進行概括時,雖然有學生說出了大意,但是,沒有抓住重點來敘述,但是沒有抓住關鍵的線索進行講述,使得之后的分析受到影響。
其實,本節課最大的問題是在教學設計上,我把課堂上的提問設計得過于瑣碎,有太多的小問題,而且很多問題都是只有一種選擇,完全限制了學生,不利于學生進行自由闡述。處理這樣的長課文,我還是比較生疏的。在老師們的指導下,我覺得確實可以換個教法,使得課堂的線索更加明顯。比如:抓住“感動”,和學生一起聊這個故事。讓學生分別從故事的3個主人公進行表述。在課堂上,我應該和學生一同進入課文,分享體會,抓住主線進行,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聊聊故事的主角們,說說其中的感動之處。這樣,課堂的線索就很清晰了。
對于這節課,我覺得備課的功夫做得還不夠,沒有處理好教材,沒有把線索整理好。今后,我需要在備課上多下功夫,提高自己的備課能力。比如看名師的教學實錄,備詳案,多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備課時,應盡可能憑借自己的力量,不要依賴現成的教案,這樣會限制自己的思路,降低自己的備課能力。
此外,我還有一些問題是值得注意的:說話的語氣過于平緩,沒有起伏。在課堂上,教師缺乏激情,就很難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教師的評價語言不夠豐富,精彩的評價對學生有著積極地意義。所以說,上好課,備課是基礎,在備好課的基礎上還需要做好細節。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需要有針對性地鍛煉自己,根據自己的薄弱環節,讓自己在教學實踐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