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腳印》教學反思
《金色的腳印》,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基于略讀課文這一教材的考慮,又根據我校的《目標導學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這一課題的引領,設計本教案。
我校的目標導學策略分為以下五個環節:引學——導學——自學——講學——評學。下面結合我的教案設計向大家做簡要介紹
1、引學:
金色的腳印是一篇略讀課文,根據學生的學習經驗,我引導學生關注閱讀導語提示,結合單元目標,師生共同確定本課的3個學習目標
1)速讀課文,說說老狐貍為救小狐貍都做了些什么?感受狐貍一家的濃濃親情。
2)品讀課文,感受正太郎和狐貍之間的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感受人與動物的關愛之情。
3)繼續揣摩作者寫法上的特點,并學習運用。
2、圍繞總的學習目標本課安排了三個輪回(三個環節)的導學——自學——講學。分別是“概括事件,感受動物親情”、“揣摩寫作特點,感受動物親情”“創設認知沖突,感受人與動物的感情”。
第一個環節:抓住“老狐貍為救小狐貍都做了些什么?”這一問題進行導學,為達成這一目標,我安排了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學生概括歸納老狐貍做的事。期間,采用教師示范方法的引導,再有小先生講學,充分暴露學情,展現學生合作學習的成果。通過合作學習概括提煉事件。在這個合作過程中也自然落實情感目標的訓練,感受到老狐貍與小狐貍之間生死相依的親情。
第二個環節:是朗讀感悟狐貍親情。在這個環節中安排的是學生自主學習,因為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學生通過“朗讀最感動的句子”,“說說感動的理由”,“揣摩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這樣三個方法達成目標的有效落實。
本課的第三個環節是感受正太郎和狐貍之間的親情。在這里教師通過創設認知沖突,引發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在文中的字里行間去尋找解或不解的理由,并用自己的話語提煉概括。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感受到我們人類不僅要愛動物,更要尊重他們,與他們和諧相處。在這個過程中還安排了小練筆,想象正太郎被救后的動作、神態、語言、心理活動等,學習作者的寫法表達正太郎的感動,表現人與動物和諧的一幕。既升華了情感,落實情感目標,同時重視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
3、目標導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是評學,在解決“為什么以金色的腳印”為題這個過程中,借助板書,自然評學,明白了作者的寫作目的,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然后順勢利導,進行閱讀拓展,希望同學們繼續走進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閱讀更多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