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我愛這土地》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17-03-14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教學反思】

  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以感情真摯,富含哲理著稱,它抒發了詩人對歷經磨難而又充滿希望的祖國的摯愛之情。在教學中,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重朗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是組織一堂課的基礎和前提,是培養學生語感能力的過程,是把學生帶進文本構建學習的起點。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分層面,爭取讓學生每讀一遍都有所收獲。同時注意閱讀方式的多樣性,如自瀆、范讀、配樂讀、競賽讀等,這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

  二、注重情境的創設

  這節課,我根據不同內容創設了不同的教學情境。如課前搜集有關1938年祖國狀況的資料,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他們通過查書籍、看影視、問他人等多種渠道獲取了知識,也鍛煉了能力,使學生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收獲。總向課外充分拓展和延伸,注重過程和方法的情境創設,同教師的灌輸講解所得的收獲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另外在教學過程中,為解決“象征“這一難點問題,再創情境。引導學生轉變角色,以”一只鳥“的身份舍身處地的去體會作者對”這土地“的摯愛之情。對主題的理解事半功倍。

  三、注重評價

  評價能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其潛能的開發,個性的張揚和創造性的發揮,從而使每一個學生擁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我注重了評價的多元化,評價在生生、師生之間充分展開。對朗讀、討論等環節的評價不僅使師生之間增加了親和力,而且使教與學同時變得生機無限,搖曳多姿。

  四、注重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這首詩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絕好的素材。結合社會背景的對比分析,學生對經歷磨難的祖國心生敬佩,并對祖國的未來充滿希望。這就在教學資源得到最大優化的基礎上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這節課的教學使三維目標在一定基礎上得到了落實,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1.過分遵循教學模式 朗讀與解讀不必嚴格分開,可以將朗讀融于解讀中,更有利于對整首詩的理解和感悟。

  2.解讀過程沒有充分放開 學生討論、總結、交流之后,教師不必重復歸納。這可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他回認為自己的答案是錯誤的。教師只點撥補充即可。

  “教學有法,教無法定“,這只是對詩歌教學的一個嘗試,如何最大限度優化語文課堂教學,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


更多相關文章:

1.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我愛這土地》教學反思

2.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那樹》教學反思

3.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熱愛生命》教學反思

4.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我用殘損的手掌》教學反思

5.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古文翻譯全集

6.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古文歸納練習

7.九年級語文下冊《14.變臉》課文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 亚洲日本乱码中文在线 | 中文字幕在笑第一页 | 日韩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2020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