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亦說乎:通“悅”,愉快。
2、罔(wǎng):通“惘”,迷惑。
3、誨女知之乎:通“汝”,你。
4、佁(yǐ)然:佁,一本作“怡”。
5、略無闕處:通“缺”,空缺。
6、食(sì)馬者:通“飼”,喂。
7、才美不外見:見,通“現”。
8、食之不能盡其材:通“才”。
9、其真無馬邪(yé):通“耶” 表示疑問語氣。
10、孰視:通“熟”,仔細。
11、便要還家:通“邀”,邀請。
12、曾益:通“增”。
13、衡于慮:通“橫”,梗塞,指不順。
14、法家拂士:通“弼”,輔弼。
15、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躲避。
16、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通“德”。
17、與,通“歟”語氣詞。
18、皆被錦繡:通“披”。
19、屬予作文以記之:同“囑”。
20、四支僵勁:通“肢”。
21、鄉為身死而不受:通“向”,原先,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