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12-27  編輯:林儀 手機版

  一、教材分析

  《鄉愁》是語文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詩歌。本單元所選的四首詩都是現代詩歌中的名家名篇,余光中的《鄉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長,音調動人的一曲。《鄉愁》是一首游子思鄉的深情戀歌,是一首如泣如訴動人心魄的情詩。它以獨特的意象、精巧的構思、完美的形式,表現了一個深刻的主題,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時代感,它在給我們強烈的情感震撼的同時,也給了我們愉悅的審美感受。

  二、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上一首詩《我愛這土地》的學習,已經初步了解了詩歌這一文體的特點,對詩歌的朗讀技巧也已有所把握。《新課標》中要求學生能“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做出自己的評價”,“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七年級學生由于人生閱歷的缺乏和知識結構的不完善,對領悟詩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把本課教學分為“聽、讀、品、寫”四個環節,通過這一系列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在互動中使學生對主題的理解一步步加深。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三維理論和教材特點以及通過對學生情況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其人及寫作背景,準確理解這首詩的主題。2、培養學生體會、欣賞詩歌中美的能力。

  3、體會作者深沉的思鄉之情和愛國情懷,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四、重點難點

  我認為,當今社會育人比教書更為重要,因此,根據教材特點,我把“體會作者深沉的思鄉之情和愛國情懷,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這一情感目標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之一。

  《新課標》中要求:語文教學不可忽視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由于學生知識結構的不完善和審美能力的欠缺。因此,我認為,本課教學的難點應該是“培養學生體會、欣賞詩歌中美的能力”;同時這也是本課教學的另一個重點。

  五、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本著“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我采用了這樣的教學法:

  1、朗讀教學法

  2、探究欣賞法

  3、 聯想教學法

  4、多媒體輔助教學

  六、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詩海驪珠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瘦馬戀秋草,征人思故鄉。(劉長卿)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

  讓學生說出這些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共同情感?由于學生對這幾句詩并不陌生,所以不難得出“思鄉”這一結論,于是我順勢引導:

  是啊,最濃不過鄉情,最重不過鄉愁。記得詩人余光中說過:“燒我成灰,我的唐魂漢魄仍然縈繞那片厚土。”在他離開大陸20余年的1971年,那時,正逢海峽兩岸交好無望、雙方民眾都處于極度絕望之中,他在廈門街的舊居里感情所至,一揮而就,僅用了20分鐘便寫出了一首飽含深情的詩——《鄉愁》。

  如此導入的設計意圖是:首先問題的提出,調動了學生的思維;接著寫作背景的介紹則設置了懸念,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2、走近余光中

  余光中,臺灣當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和詩歌評論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去臺灣。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臺灣和大陸長期阻隔,而詩人又經常漂泊于海外,游子思鄉之情,是他的詩歌作品中的重要內容。著名文集有《白玉苦瓜》、《石室之死》、《聽聽那冷雨》等。

  了解了作者,但使學生最為牽掛的還是詩人那濃濃的鄉愁,下面就引領學生進入——

  (二)詩文賞析 (四個環節 即:我想聽——我要讀——我會品——我能寫 我之所以如此設計環節名稱是為了想給學生這樣一種感覺:不是老師要我學而是我要學,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

  聽詩是一種高雅的活動,聽美好的詩能讓我們陶醉。

  第一環節:我想聽

  1、 在此環節,首先,讓學生欣賞《鄉愁》的配樂詩朗誦,提醒學生注意對朗誦的節奏、重音、語速、語調、情感的把握。

  2、聽完后,師生討論明確:

  語調——深沉 語速——低緩 感情——深摯

  通過聽讀欣賞,讓學生初步感知詩歌的音樂美。

  第二環節:我要讀

  朗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領會課文潛在內涵的重要途徑。(朗讀時要把握好每一小節的情感變化,才能讀出詩歌的韻味來:)

  第一節 回憶 平淡(小時候,詩人求學在外,思念母親,這種對兒時的回憶,讀時可以稍微平淡一點。)

  第二節 遺憾 甜蜜(長大后,詩人新婚別離,對嬌妻的思念,雖然遺憾卻帶有絲絲的甜蜜。)

  第三節 失落 痛苦 (后來呀,一座墳塋、兩世相隔,母子永遠不能相見了,真是子欲養而親不待呀!對母親的這種悼念,是失落中帶有難以名狀的痛苦。)

  第四節 惆悵 無奈(而現在,臺灣與大陸長期阻隔,作者歸心似箭,卻又無能為力,只能望峽興嘆!所以是惆悵中有著些許的無奈!)

  1、 生對讀

  2、 組內讀

  3、請幾名層次不同的學生班內讀,學生進行評價。

  4、齊讀

  通過多種方式地朗讀,達到了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悟情的效果。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體會美、欣賞美的能力,接下來引領學生進入-----

  第三環節:我會品

  讓學生從詩的意象、結構、語言、情感幾個方面,自選內容,品評這首詩,學生自由發揮,老師適當引導。通過大家的品讀,學生感受到了它精巧的構思,完美的形式,尤其是它獨特的意向。作者巧妙地將無形的鄉愁作了形象而深刻的比喻,使鄉愁變得可知可感,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這樣一來學生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就得到了較好的鍛煉。此環節形成板書,板書設計為一個中國結的樣式,它象征著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想解又難解的思鄉情結呀!

  第四環節:我能寫

  讓學生續寫“鄉愁”

  將來呀

  鄉愁是

  ————————

  ————————

  2011年4月23日余光中先生福建泉州群山村舉行“華光文化名人村”奠基儀式的致辭中為39年前寫的“鄉愁”續寫了新的篇章:(大屏顯示)

  未來呀,鄉愁是一條長長的橋梁,你去那頭,我來這頭

  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寫作的欲望。

  到此為止,三個教學目標已順利完成。我順勢小節

  (三)課堂小結

  是啊,這灣淺淺的海峽又怎能阻隔兩岸親人的思念?臺灣政要連戰、宋楚瑜、吳伯雄等相繼回大陸尋根祭祖。更為可喜的是兩岸人民已于2008年12月15日實現了“通郵、通航、通商”的夢想。是啊,“落葉總要歸根”!相信,通過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這頭”“那頭”終究會成為“一頭”!到那時,我們一定會聽到臺灣那深情的吶喊:“母親,我回來啦!”

  老師飽含深情的結束語,會使學生的愛國情感再次得到升華。

  到此為止,三個教學目標已順利完成。

  (四)作業布置:

  考慮到不同學生在知識和能力上存在差異,因此,我設計了必做和選作兩個層次不同的作業題:

  必做:有感情的背誦這首詩

  選做:收集有關鄉愁的詩詞、散文、小說,同學間交流賞析。

  (五)板書設計:我認為,好的板書應該體現出三個字“精”、“美”、“新”,本著這樣的宗旨,我為本課設計了綜合式板書。這樣,通過示意圖和文字提示,學生 能夠直觀形象再現本詩內容、加深對詩歌主題的理解。


更多相關文章:

1.九年級下冊《威尼斯商人》精簡教學設計

2.《孔乙己》教學設計(人教版九年級語文)

3.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愚公移山》教學設計

4.九年級下冊《詩兩首》教學設計

5.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公輸》課文及翻譯

6.人教版九年級下《詩兩首》優秀教案


相關推薦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思思96热在线 | 综合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AV精选 | 久久国产伦三级理电影 | 日本高清二区视频久二区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