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目標:學會本課應認識的生字。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做到字音讀正確,停頓恰當,并注意語氣。
情感目標: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愚公移山的精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的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歌嗎?今天老師就給同學們帶來一首歌,我們共同來欣賞一下好嗎?(歌曲:愚公移山)
師:聽完了這首歌,你知道歌曲中唱的是誰的故事嗎?(愚公)
師:你是從哪兒知道的?(王屋、太行)
師:你說得太好了,說明你們認真傾聽了,認真傾聽是最好的習慣,不但可以獲取知識,還表現了對別人的尊重,“有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尊重了別人,別人才能尊重你,所以同學們一定要學會認真傾聽。
師:“愚公移山”就是剛才咱們欣賞的這首歌的名字,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的題目,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生讀)
師:誰知道“愚”是什么意思?(愚蠢、蠢笨、傻)
公又是什么意思?(對年老男子的尊稱)
師:愚公又是什么意思?(愚蠢的老頭)
師:同學們聽過愚公移山的故事嗎?(聽過)現在我們就到語文書中,看看課文中是如何寫愚公移山的,請同學們把語文書打到100頁,自由讀課文,如果有不認識的字圈出來,用自己的辦法學一學,然后把它多讀幾遍,(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師:同學們課文讀得很認真,遇到不認識的字了嗎?你是怎么解決的?(查字典、工具書、問同桌、問老師)
師:同學們都學會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了,這樣真好,本課有多要求我們會認的字,現在我們就來檢驗一下我們的識字成果好嗎?(出示詞語)
學生認讀生字
師:掃清了字詞的障礙,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注意把句子讀通順,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生:)
三、精讀課文
師: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自然段)
師:是的,“王屋、太行二山,方七萬里,高萬仞”就是說,王屋山和太行山面積有七百里,高達七八千丈。給愚公他們帶來了很多困難。
師:同學們想一想能帶來哪些困難?(生:)
師:面對著他們的生活,勞動帶來了很多困難的王屋與太行,憑借著一身肝膽,愚公作出了怎樣的決定?(移山)
師:那么對于“移山”這件事,其他們的看法又是怎樣的呢?
請同學們在書中找一找并畫出來。
(愚公、子孫、妻子、孩子、智叟)
愚公:提出并率領子孫們移山
師:愚公是一個90歲的老人,同學們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
90歲的老人應該是怎樣的?(生答)
師:90歲基本上經歷了人的一輩子了,生活經驗十分豐富,他提出了移山這件事,他的子孫們同意嗎?(同意)你是從哪知道的?(3、4段)
師:移山的過程容易嗎?(不容易)從哪兒能看出不容易呢?(8、9)
師:同學想在移山的過程中,愚公他們家都遇到了哪些困難?(生答)
最大的困難是什么呢?(生:石頭、土塊往哪放?)
師:誰提出來的?(愚公的妻子)
師:愚公的妻子是怎樣說的?(生:讀妻子的話)
師:愚公的妻子是對移山這件事反對嗎?(商量、建議)
師:是的妻子的話體現了她的細心,把移山中的困難考慮充分,事先做好準備。
師:愚公妻子對丈夫的話應該怎樣說呢?(心平氣和)是像你的媽媽對爸爸說話嗎?那應該是像誰?(老奶奶對老爺爺)又該怎樣讀呢?(生讀)
師:愚公是怎樣回答的?(分角色讀)
師:是啊,只憑著愚公一家人的力量,就要把兩座大山移走真是太不容易了,同學們想,我們現在又現代化的勞動工具,要想移走一座大山容易嗎?(不容易)那么愚公一家老小只靠著手提、肩挑就要把大山移走,真是太不容易了,但是“不怕無能就怕無恒”。聽到了愚公和他的子孫挖山不止的消息,四面八方的人都來幫忙了,都誰來幫忙了?(鄰居孩子)
師:只有鄰居孩子一個人嗎?同學們看圖想象一下還有誰來了?
師:大家每天都到山上去和愚公的家人們一起喊著號子進行勞動,剛開始只有愚公一家人,號子應是(嗨喲嗨喲)。四面八方的人都來幫忙了,號子聲應是(嗨喲嗨喲)。最后人們那堅定地信念,使他們的號子聲驚天動地。(嗨喲嗨喲)
(13)、師:多鼓勁的號子聲啊,這聲音驚天動地,這聲音氣壯山河,這聲音表達了愚公任憑扁擔把脊背壓彎,也要把山移走的信心和決心。
(14)、師:但是在愚公移山這件事中,有一個人他不僅沒有提出參考意見,沒有參與到勞動中來,而且對愚公的行為全是否定的態度,他是誰?
(15)、師:讀一讀描寫智叟的話,從中你知道智叟的態度如何?
(盛氣凌人、嘲笑、自以為是)
師:誰能把這個盛氣凌人、自以為是的智叟的話活靈活現的再現出來?(生讀智叟的話)
師:面對著智叟的嘲笑,愚公是怎樣回答的?
(生:讀)
師:愚公的話共有兩句,最后以感嘆號結束,表現出了愚公什么樣的精神?
教師引讀。
(1)、是啊,面對著滿堂的兒孫,愚公要了卻他心中的祈愿,所以他信心十足的告訴智叟:“生:……”
(2)、面對著智叟的嘲笑,愚公移山的信念不改,所以他堅定不移的告訴智叟。
生:……
(3)、面對著后人,愚公的精神生生不息,世代相傳,所以他有理由斬釘截鐵的告訴智叟。“生:……
師:故事的結局怎樣呢?山被移走了嗎?請同學們齊讀(14)段,
板書:夸娥氏的子孫,移走
師:這么說愚公還是無能的了,最后還是靠神的力量把山搬走的,你同意這個觀點嗎?(感動了玉帝)
師:回過頭來我們再來看看愚公和智叟這兩個老人,愚公真的很笨嗎?
師:他已經是90歲的老人了,他自己能看到山移走嗎?即使是山移走了,他能享受到移山之利嗎?(不能)那他不是傻嗎?(不是)用我們現在的觀點說他是為了誰?(子孫后代)對呀!他是在為后代造福,從這個觀點來看,他不僅不笨還很聰明,而且不是小聰明是(大智慧),有個成語叫大智若愚,就是說大智慧的人好像是很愚蠢,其實他深謀遠慮,那些只能看見眼前利益的人,根本就不了解他,所以才說他很笨,就像是文中的“智叟”他很聰明嗎?(不是)他只是小聰明而已,目光短淺,沒有遠見,我們可不能做這樣的人。
師:同學們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連玉皇大帝都感動了,“無路難,開路更難,自有后來人,為你感嘆!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嗎?
生:……
師:和同學們共同學習課文,老師也感觸頗深,最后送同學們一句話,司湯達的名言與同學們共勉。
一個人只要強烈地堅持不懈的追求,他就能達到目的。
————司湯達
板書設計:愚公移山
愚公:提出移山
子孫:同意移山
孩子:幫助移山
妻子:提出建議
智叟:反對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