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練習題(九年級上冊)

發(fā)布時間:2017-07-12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導語:做練習可以有利于同學們鞏固課堂知識,了解課外知識,豐富自身語文知識,下面是《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練習題(九年級上冊),敬請同學們過來做一做。

  達標訓練

  1.“在中國傳統(tǒng)教育里,最重要的書是‘四書’”,這“四書”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中“格物”一詞的含義是

  ( )

  A.合格的事物 B.推究事物的道理

  C.探討自己 D.追求最高理想

  3.從課文中找出與下列意思相一致的詞語,寫在后面括號里。

  (1)船掛滿帆,一路順風行駛。( )

  (2)把手籠在袖子里,在一旁觀看。( )

  能力提高

  閱讀下面幾節(jié)文字,回答文后問題。

  實驗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觀察,而是積極的探測。比如,我們要知道竹子的性質(zhì),就要特地栽種竹子,以研究它生長的過程,要把葉子切下來拿到顯微鏡下去觀察,絕不是袖手旁觀就可以得到知識的。

  實驗不是毫無選擇地測量,它需要有細致具體的計劃。特別重要的,是要有一個適當?shù)哪繕耍宰鳛檎麄探索過程的向?qū)АV劣谶@目標怎樣選定,就要靠實驗者的判斷力和靈感。一個成功的實驗需要的是眼光、勇氣和毅力。

  由此我們可以了解,為什么基本知識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們也可以了解,為什么歷史上學術的進展只靠少數(shù)人關鍵性的發(fā)現(xiàn)。

  時至今天,王陽明的思想還在繼續(xù)支配著一些中國讀書人的思想。因為這個文化背景,中國學生大都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中國學生往往念功課成績很好,考試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時,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這方面,我有個人的經(jīng)驗為證。我是受傳統(tǒng)教育長大的。到美國大學念物理的時候,起先以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師的指導,就可以一帆風順了,但是事實并不是這樣。一開始做研究便馬上發(fā)現(xiàn)不能光靠教師,需要自己做主張、出主意。當時因為事先沒有準備,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當時的惟一辦法——以埋頭讀書應付一切,對于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

  1.第1段舉研究竹子的例子證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段主要講的是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5段舉“我”個人的經(jīng)驗證明了什么?這是什么論證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什么說當今社會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丁教授認為《四書》中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開放探究

  閱讀《優(yōu)點零》,回答問題。

  優(yōu)點零

  畢淑敏

  一位專門從事兒童心理研究的朋友告訴我,他發(fā)給孩子們一張表,讓每人填寫自己的優(yōu)缺點和美好的愿望。孩子們很認真地填寫好了,把表交了上來。他一看,頓時傻了眼。

  很多孩子填的是——優(yōu)點零,愿望零。

  我對世上是否存在沒有優(yōu)點的成人,不敢妄說。但我確知世上絕無沒有優(yōu)點的孩子。我或許相信世上有喪失愿望的老人,但我無法想像沒有愿望的孩子將有怎樣枯萎的眼神。

  不知道愿望和優(yōu)點,這兩樣對人起激勵作用的要素,假若排出喪失的順序,該孰先孰后?是因為喪失了愿望,百無聊賴,才隨之沉沒,成為沒有優(yōu)點的少年,還是一個孩子首先被剝奪了所有的優(yōu)點,心如死灰,之后再也不敢奢談一絲愿望?也許它們?nèi)缤g纏在一起的鉛絲,分不出誰更冰冷僵硬?

  沒有愿望,必是一個死寂的世界。孩子不再期望黎明,因為每一天都被功課塞滿,晴天看不到太陽,陰天聞不到雪花,日出日落又有何不同。不再留意鮮花,因為世界一片蒼白,眼中暗淡了溫暖的色彩。不再珍視夜晚,因為厚重的眼鏡遮擋了星光,即使抬頭也是淚眼朦朧。不再盼望得到師長的嘉獎,因為那不過是成人層層加碼的裹了蜜糖的手段……

  沒有優(yōu)點的孩子,內(nèi)心該怎樣痛楚地喘息?見過一個胖胖的男孩。當幼兒園老師第一次問:誰覺得自己是個美男子?他忙不迭地從最后一排擠到前面,表示自己屬于其中一員。可惜他緊趕慢趕,動作還是晚了一點。另有好幾個男孩搶在前面,在老師面前排成自豪的一排。沒想到老師伶牙俐齒地向他們說,還真有你們這么不知天高地厚的,竟覺得自己是美男子,臊不臊啊?后來,那幾個男孩子,開始為自己的容貌羞澀,無法像以前那樣快活。

  這是一個簡單的例子,但也可說明一點問題。每一個漸漸長大的孩子,如果成人愛他,他也會認為自己是可愛的。他會感覺到自己是天地間的一個寶貝,他的生命的存在就是一個大優(yōu)點。假若成人粗暴地打擊他,奚落他,嘲諷他,鞭撻他,那脆弱的小生靈,就會被利剪截斷雙翅,從此委靡下來,或許跌落塵埃,一蹶不振。

  看不到自身優(yōu)點的人,必也看不到他人的優(yōu)點。他們的謙恭,可能是高度自卑下的懦弱。他們的服從,可能掩飾著深刻的妒忌和反叛。他們的忍讓,可能埋藏著刻骨的怨恨。他們的贊美,可能表里不一,信口雌黃。……

  我以為愿望是人生強大的動力之一,假若人類喪失愿望,世界就在那一瞬停止了前進的引擎。因為有跑的愿望,人們有了汽車;因為有說話的愿望,人們有了電話;因為有飛的愿望,人們有了飛機;因為有傳遞和交換的愿望,人們有了互聯(lián)網(wǎng)……

  優(yōu)點和愿望,是孩子們的雙腿。希望有一天看到他們填寫的表格上這樣寫著——優(yōu)點多多,愿望無限。

  1.第①段中作者說:“孩子們很認真地填好了,把表交了上來。”若將其改為“孩子們把表交了上來”,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模仿第⑤段,用下面的句式寫一段話。

  沒有優(yōu)點的孩子,內(nèi)心該怎樣痛楚地喘息?孩子不再……,因為……;不再……,因為……;不再……,因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節(jié)畫線句該怎樣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談的是孩子的“優(yōu)點”和“愿望”,第⑨段卻說“人類”的愿望,是不是背離主題了?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再認真讀一遍原文,說說作者在文中表達了一個什么觀點?對作者所說的話題,你想說什么?把最要緊的用一段話寫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達標訓練】

  1.《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2.B

  3.(1)一帆風順(2)袖手旁觀

  【能力提高】

  1.舉研究竹子的例子證明實驗的過程不是通過消極的觀察,而是要積極的動手栽種,研究竹子的生長過程和進行科學的觀察。

  2.實驗的過程不是毫無選擇的測量,而是需要小心具體的計劃,要有一個適當?shù)哪繕恕?/p>

  3.舉“我”個人的經(jīng)驗證明“用功”埋頭讀書,對于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這屬于舉例論證。

  4.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學術中不可缺少,而且在應付今天的世界環(huán)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5.第一,尋求真理的惟一途徑是對事物進行客觀的探索;第二,探索的過程不是袖手旁觀,而是進行有想像力的、有計劃的探索。

  【開放探究】

  1.原文表達效果好。表明孩子們是經(jīng)過認真思考后才填寫的,不是隨意、馬虎、瞎說的,表明調(diào)查的結果是可靠的。

  2.略

  3.優(yōu)點和愿望是孩子前進的動力,孩子們不能喪失其中任何一個。

  4.不偏題。此節(jié)文字是從愿望是人類進步的動力這個角度來進一步證明孩子不能沒有愿望。

  5.作者的觀點:我們不能讓孩子們喪失了優(yōu)點和愿望。

  第二問和第三問略。


相關推薦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爽爽爽 | 新国产九九视频精品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一级Av在线播放 | 五月花国产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