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昌平期末】四、文言文閱讀(共9分)閱讀《曹劌論戰》,完成12-14題。
①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②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③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2.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共2分)
⑴肉食者鄙 ⑵公將鼓之
1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共2分)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14.請你閱讀第③段,將下面內容補充完整。(第②空用原文回答)(共5分)
在本段中,曹劌論述了①:抓住了②的有利戰機,后發制人,進攻齊軍;看到齊軍③后,果斷做出追擊齊軍的決定。從這兩處,我們可以看出曹劌是一個④、⑤的人。
答案:
12.⑴鄙: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 ⑵鼓:擊鼓進軍 (共2分。每個詞1分)
13.衣食這類養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給別人。(共2分)
14.①魯國取勝的原因 ②彼竭我盈 ③轍亂旗靡 ④有謀略 ⑤善觀察
(共5分。每個空1分,注:用原文回答多一字少一字均不得分)
【2014順義期末】四、文言文閱讀(共12分)閱讀《魚我所欲也》(節選),完成下列各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 ,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1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不同的一項是( )(2分)
A.二者不可得兼 B.舍生而取義者也
品學兼優 便舍船,從口入
C.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D.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13.下列各句中與“所欲有甚于生者”中“于”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B.生于憂患 C.皆以美于徐公 D.能謗譏于市朝
1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15.選段中孟子用假設的方式分析問題,得出的結論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回答。(4分)
答案:
12.D (2分)
13.C(2分)
14.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所以遇到災禍我也不躲避。
評分:本題4分
15.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都可以使用。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方法都可以采用。 評分:本題共4分,每點2分
【2014通州期末】三、閱讀文言文,回答10—12題(9分)
出師表(節選)
①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②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10.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⑴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⑵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1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⑴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⑵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12.這三段文字體現了諸葛亮對后主哪些方面的擔心?(用自己的話概括)(3分)
答案:
10.⑴時候 ⑵科律法令 2分,每字1分。
11.⑴不應當過分看清自己,說話不恰當。⑵一定能幫助補救缺點和疏漏,得到更多的好處。 4分,每句2分,一處有誤扣1分。
12.⑴擔心他不能廣泛聽取意見,堵塞忠諫之路;⑵擔心賞罰不公;⑶擔心不能重用先帝留給他的忠臣。 3分,每點1分。
更多相關文章:
8.九年級上冊期中考試試卷及答案201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