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獵》導學案
1、 朗讀這首詞。
2、 文學常識: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屬四川)人。我我們學過《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本文寫于他密州作太守時。政治上不得意。
3、 理解大意。學生概述,教師指正。
作者自稱老夫,暫且發發少年的狂氣,左手牽著黃犬,右臂上架著蒼鷹,戴上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領眾多隨從,縱馬狂奔,飛快的越過山岡。為回報人們傾城出來觀看太守狩獵,他要象當年孫權那樣親自挽弓射虎。酒酣之后胸寬膽壯,兩鬢間出現一點白發有什么關系呢?什么時候朝廷能象派馮唐赦魏尚那樣重用自己呢?那時我一定會為國效力。
4、 思考
(1)詞的上闋和下闋各寫了什么?
上闋敘事,記敘了出獵的壯觀場面。
下闋抒情,抒發渴望被重用、為國效力的愛國之情。
(2)“老夫聊發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詞中有何作用?體現在哪些地方?
“狂”是上闋的文眼,奠定全詞的感情基調,“狂”氣貫穿全文。
狂的表現:勁裝出獵;千騎相隨;全城人隨觀;自比孫郎射虎。
(3)“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運用了什么典故?具體分析其作用。
運用了馮唐持節招魏尚的典故。
含蓄地表達了希望朝中有人為自己說情,使自己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4)“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勾畫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勾畫了一個豪氣十足,誓死衛國的英雄形象。堅決抵抗外族侵略,保衛國家的愛國之情。
(5)這首詞用了哪三個典故?請寫出來。在表達上有什么好處?
“親射虎”“遣馮唐”“射天狼”。好處:使表達委婉含蓄。
閱讀《江城子•密州出獵》,完成1—2題。(2007 四川資陽市)
1.對這首詞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C )(3分)
A、該詞起句著一“狂”字,貫穿全篇,統攝了全詞。
B、“親射虎,看孫郎”是詞人以孫權自況。自己雖“鬢微霜”,但仍英武有為,希望能建功立業,報效朝廷。
C、“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詞人以馮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為蒙冤受屈的將領直言,使他們重新復職。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敵人。
2、對這首詞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C )(3分)
A、詞的上闋描繪打獵的壯闊場面,下闋抒發由打獵激發出來的胸襟抱負。全詞由實而虛,由敘事而抒懷。
B、蘇軾作此詞時正值壯年,而以老夫自稱,是因為作者心懷壯志卻仕途坎坷,深感歲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發少年狂”。
C、作品融敘事、言志、用典為一體,調動多種藝術手法,表現了作者寶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氣。
D、此作是東坡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它對李清照詞風的形成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蘇、李二人成為了宋朝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
3、(2008四川眉山)面對失意,李白吟出“ 長風破浪會有時 , 直掛云帆濟滄海 ”來表達宏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面對強敵,蘇軾直抒“ 會挽雕弓如滿月 ,西北望,射天狼”的殺敵報國決心;面對生死,文天祥高呼“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表達舍生取義的生死觀。
4、(2005年河南中考題)本詞上闕寫景,描寫了 密州出獵(或:出城打獵/出獵/打獵/狩獵 )( 的宏大壯觀的場面;下闕言志,抒寫了詞人 渴望報效國家(或:渴望建功立業) 的豪情壯志。(每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