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1--5自然段。
1、寫蜀漢目前面臨的不利形勢是“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從正反兩方面提出的第一條建議是:“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宏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2、在用人方面,諸葛亮提出吸取歷史的教訓,不重蹈覆轍,故應“親賢臣,遠小人”。
3、理解第5段的內容,然后填空:
⑴文中提到的:“親賢臣”,相當于今天選拔人才時常提到的“_任人唯賢或舉賢授能_”這一成語。
⑵“此悉貞良死節之臣”中的“貞良死節”的意思是堅貞可靠,以死報國,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鄭成功或文天祥等就是一個貞良死節之臣。(舉本文以外的例子)
4、概括這部分的段意:
從當前形勢出發,勸說后主繼承先帝遺志,提出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三條建議。
5、課文中諸葛亮就國內政治問題向后主劉禪提出了哪幾條建議?其中哪一條是主要的?為什么?
諸葛亮主要提出了三條建議:(1)建議陛下廣泛聽取臣子的意見,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們的精神。(2)宮廷和丞相府是一個整體,里面的人都是國家官員,對他們實行提升、懲罰、表揚、批評,應當用一個標準。(3)親近賢臣,疏遠小人。其中“親賢遠小”是三條建議的核心,因為只有做到親賢遠小、廣開言路才能為忠諫之言開路,而非為讒邪開方便之門;只有做到親賢遠小,才能真正做到察納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賞罰不明。文章為了說明親賢遠小的利弊,以先漢的“興隆”和后漢的“傾頹”的歷史事實為前車之鑒,以先帝嘆惜痛恨桓帝、靈帝昏庸誤國為告誡,并以“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為鼓勵,促使后主親賢臣遠小人。
6、古之賢者善于以史為鑒,察治國家興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顧先帝“嘆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圖?
答:圍繞“借先帝之意,告誡后主(劉禪)要親賢遠佞”回答即可。(共2分,圍繞“親賢臣,有利于興復漢室,還于舊都”回答也可以得滿分。或圍繞“親賢臣,遠小人,有利于國家強盛發展”回答也可得滿分。或圍繞“親賢遠佞,才能治理好國家”回答亦可得滿分)
二、閱讀六、七自然段,回答以下問題:
1、這兩段中敘述了兩個典故,依次是三顧茅廬,白帝城托孤。作者回顧這兩件事的目的是:___
2、文中表明作者無意于功名之志趣的句子:“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3、表明作者臨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4、“由是感激”中的“是”指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