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文言文:《出師表》知識點歸納

發(fā)布時間:2017-12-07  編輯:林儀 手機版

  一、古今異義詞:

  序號 例句 古義 今義

  1 誠宜開張圣聽 擴大 店鋪開業(yè)

  2 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痛心遺憾 極為憎恨

  3 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言行惡劣

  4 由是感激 感動奮發(fā) 深刻的感謝

  5 曉暢軍事 通曉,熟悉 明白通達

  6 臨表涕零 眼淚 鼻涕

  二、一詞多義:

  益:有所廣益 (好處) 斟酌損益(增加)

  遺:以光先帝遺德 (遺留) 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給予)

  效:恐托付不效 (奏效) 討賊興復之效(任務) 不效則治臣之罪 (實現(xiàn))

  以:⑴以光先帝遺德(來) ⑵以塞忠諫之路也(以致)

 、且哉驯菹缕矫髦(來) ⑷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來)

  ⑸愚以為宮中之事(認為) ⑹悉以咨之(拿)

  ⑺先帝不以臣卑鄙(因為) ⑻咨臣以當世之事(拿)

 、退煸S先帝以驅馳(替、為) ⑽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⑾以傷先帝之明(以致) ⑿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把)

  ⒀以先帝之靈(來) ⒁以彰其咎(來) ⒂以咨諏善道(來)

  于:⑴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在) ⑵欲報之于陛下也 (在) ⑶試用于昔日(在)

 、任磭L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對) ⑸躬耕于南陽(在) ⑹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候 (在) ⑺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到)

  ⑻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在) ⑼還于舊都(到)

  之:⑴危急存亡之秋也(的) ⑵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的) ⑶欲報之于陛下也(代先帝的殊遇) ⑷以塞忠諫之路也(的) ⑸悉以咨之(代他們即郭攸之費袆允等) ⑹先帝稱之曰能(代他,將軍向寵)

  ⑺愿陛下親之信之(代他們,代侍中、尚書、長史、參軍)

  三、基本要點:

  1、《出師表》選自《諸葛亮集》,作者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文體。文中諸葛亮給后主劉禪提出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三項建議,表達了“報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達方式以議論為主,兼用敘事、抒情。

  2、文中回顧了三顧茅廬和臨崩托孤兩件事。表達了受恩感激之情。

  3、文中的“臣”是指諸葛亮,“先帝”指劉備,“陛下”指劉禪。

  4、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種,是古代一種向帝王上書言事的文體,即臣子給皇帝的書信,內(nèi)容大多是陳述自己的愿望,請求和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常用議論、記敘和抒情。

  5、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向后主劉禪提了三條建議,都是治國之大計,這三條依次是:廣開言路(開張圣聽)、嚴明賞罰(賞罰分明)、親賢遠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條是:親賢遠佞,用課文中的話說就是“親賢臣,遠小人”這是關系到國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項建議的核心。

  6、《出師表》中的成語:

  開張圣聽、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顧茅廬、優(yōu)劣得所、引喻失義。

  7、諸葛亮在《出師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劉備,他的用意是激勵后主劉禪深追先帝遺詔,“以光先帝遺德”完成“先帝劉備未競的統(tǒng)一大業(yè)。”

  8、另外諸葛亮著重回顧了有關先帝的“三顧茅廬”和“臨崩托孤”兩件大事,

  9、思路剖析 :

  第一部分(1-5)分析形式,指明危機,提出建議

  第二部分(6-7)追憶往事,陳述理由 ,表達“受恩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8-9)分清責任,表明決心

  四、理解性背誦:

  (1)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條建議是:①開張圣聽②陟罰臧否,不宜異同;③親賢臣,遠小人(3)諸葛亮給劉禪建議中最重要的一條是:親賢臣,遠小人

  (4)寫盡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5)指出出師戰(zhàn)略目標的句子是(政治愿望):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6)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隨便看輕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7)《諸葛亮集》中有這樣的話:“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這與《出師表》中的兩句“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一致。

  (8)在中國男子足球隊沖擊世界杯屢遭失敗的情況下,米盧出任了國家隊主教練,這是:“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9)諸葛亮勸劉禪對宮中、府中官員的賞罰要堅持同一標準的句子是: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10)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候。

  (11)后漢傾頹的原因: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12)諸荀亮分析天下形勢,其中有利的主觀條件是: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3)表達了作者對劉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14)簡述“三顧茅廬”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

  (15)第七段中“大事”具體指什么?用文中的話回答。

  “北定中原,庶竟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16)《出師表》中敘述諸葛亮追隨先帝驅馳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17)作者“夙夜憂嘆”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18)“獎率三軍,北定中原”的條件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9)“深追先帝遺昭”中“遺昭”指的是: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

  (20)《出師表》中敘述諸葛亮追隨先帝驅馳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21)指出出師戰(zhàn)略目標的句子是: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五、相關鏈接: (一)相關詩句:

  1.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書憤》)

  2.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

  3.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文天祥《正氣歌》) 4.出師一表千載無,遠比管樂蓋有余。(陸游《武侯書堂》) 5.出師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燈更細看。(陸游《病起書懷》)

  (二)《三國演義》中反映諸葛亮聰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

  空城計、七擒孟獲、草船借箭、舌戰(zhàn)群儒、擺八封陣、三氣周瑜

  1、歸納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

  諸葛亮在本文中先向后主提出了三條建議,勸說后主繼承先帝的遺志;后陳述往事,表達自己“報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和“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

  2、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三條建議,其中哪一條是最重要的,為什么?

  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侫。親賢遠侫是三條建議的核心,因為它是另外兩條建議的思想基礎,只有做到親賢遠侫,才能為為忠諫之言開路,才能真正做到察納雅言,賞罰分明。 (筆記)

  3、本文回顧了對作者人生有重大影響的三件往事,這三件往事分別是?作者回顧這些往事的目的是?

  (《中考寶典》75頁)

  4、從全文中可看出諸葛亮是一位怎樣的賢臣,劉備是一位怎樣的仁君?

  諸葛亮:知恩圖報、忠心耿耿、盡職盡責、深謀遠慮、淡泊名利。

  先帝:胸懷寬廣、氣度恢弘、求賢若渴,能禮賢下士、虛心求教,并能做到親賢遠侫。


相關推薦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线免费观看 |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品 | 亚洲全高清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日一线高本道 | 日本大胆欧美中文字幕 | 在线午夜精品自拍小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