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題
一、18、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2分)
①以頭搶地耳 ②長跪而謝之
19、下列句中加點詞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2分)
例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A、漁人甚異之
B、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公將鼓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0、譯成現代漢語。(2分)
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1、唐雎以“士之怒”回擊秦王的“天子之怒”,這表現了唐雎怎樣的精神?(2分)
(一)18、①撞 ②道歉(2分。每格1分。) 19、C(2分)
20、韓、魏滅亡了,安陵卻憑五十里地保存了下來,只是因為有先生您啊。(2分。關鍵詞“以”、“徒”、“以”各0.5分。)
21、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精神(2分)
二、 16.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4分)
(1)秦王怫然怒 (2)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3)秦王色撓 (4)長跪而謝之
1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8.唐雎以“士之怒”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時.為什么要引出專諸、聶政、要離行刺的故事?(4分)
二、答案: 16.(1)盛怒、憤怒(2)曾經(3)屈服(4)道歉 17.安陵國憑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有先生啊。18.表明自己要效法他們,同時表達了要跟秦王斗爭到底的決心。
三、9.(2分)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逆: 謝:
10.(2分)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夫專諸之刺王僚也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B.天下縞素 吳廣素愛人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受任于敗軍之際
D.懷怒未發 野芳發而幽香
11.(4分)把下面兩句話翻譯成現代漢語。
(1)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12.(2分)唐雎以“士之怒”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產生了怎樣的結果?請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
三、答案:9.逆:違背 謝:道歉 10. C
11.(1)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2)平民發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 12.答案要點: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國
四、6.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2 分)
( l )故不錯意也: ( 2 )長跪而謝之曰:
7.下列各組詞句中加點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2 分)
A.①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日 ② 太守謂誰
B.① 秦王不悅 ②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C、① 安陵君其許寡人 ②潭中魚可百許頭
D、① 愿終守之 ②愿借子殺之
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句子。(4 分)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2)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樣“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還有許多。試舉一例,用一句話概括其主要事跡。(2分)
答:
四、6、〔 1 )通“措”,置。(2 )道歉 7 、B 8 、 ( 1 )大王給予恩惠,用大的交換小的,很好。( 2 )韓國、魏國滅亡,而安陵國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只是因為有先生啊。9.藺相如完璧歸趙(或燭之武退秦師、晏子使楚,令楚王白取其辱)等言之有據即可。
五、15.解釋下面句子中的加點詞(2分)
安陵君其許寡人 其:
以五百里之地易早安陵 易:
豈直五百里哉 直:
長跪而謝之 謝:
16.請在文章里找出表現秦王玩弄詐騙伎倆,裝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和他驕橫無理、盛氣凌人的句子,并將其抄寫下來。(2分)
17.將下面句子譯成現代漢語(4分)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懷怒未發,休祲降于天。
18.簡析劃線句子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在文中的表達作用。(2分)
19.請結合上下文仔細揣摩分析“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這句話,寫出該句話的“潛臺詞”。(2分)
五、答案:15.(2分)加重語氣的助詞(可譯為恐怕、大概、一定要)交換只(僅僅) 道歉
16.(1分)“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或“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安陵君不聽寡人言,何也,輕寡人與?”
17.(4分)(1)安陵君于是就派唐雎出使秦國。(兩個“使”1分、翻譯通順1分)(2)
(2)胸懷憤怒尚未發作的時候,天上就降下了預示吉兇的征兆。(“休祲”1分,翻譯通順1分)
18.(2分)用反問激怒秦王,揭穿秦王的騙局,維護本國國土的尊嚴。
19.(2分)你最好是將你們的土地奉送給我,不然的話我將發怒,那后果將不堪設想。
六、17.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安陵君其許寡人/ 其岸勢犬牙差互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D.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 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
18.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19.填空。
秦國企圖用 的政治騙局不戰而屈人之兵,由此引出唐雎 一事。“ ”寫出了這場外交斗爭的結局。
20.結合文章內容,簡析作者主要通過什么手法來刻畫人物的,這種手法有什么好處?
六、答案:17.C中的兩個“冠”都是“帽子”的意思。
18.如果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真的發怒,就要讓兩個人的尸體倒下,血流五步遠,全國人民都要穿喪服,今天就是這樣。
19.易地 出使秦國 長跪而謝之
20.語言(或“對話”)描寫。(1分)突出人物思想性格,推動故事情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