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那是四年前的事了,準確地說不是“最近”了,然而對我來說,卻比昨天發生的事印象還要鮮明得多。
②那年夏天,為了攝影我在喜馬拉雅山麓、尼泊爾的一個叫多拉卡的村莊待了十多天。在這個家家戶戶散布在海拔一千五百米斜坡上的村莊,像水、電、煤氣之類所謂現代的生命線還沒有延伸到這里。
(3)這個村莊雖有四千五百口人,卻沒有一條能與別的村落往來的車道。不用說汽車,就是有輪子的普通交通工具也用不起來。而只能靠兩條腿步行的山路崎嶇不平,到處都被山澗急流截成一段一段的。
④由于手推車都不能用,村民只能在體力允許的范圍內背一些東西在這條路上行走,每當我驚奇于草垛何以.移動時,定晴一看,下面有一雙雙小腳在走路。原來是孩童背著堆得高高的當燃料用的玉米秸。
⑤以前在日本去村莊的公有山林砍柴時,禁止用馬車拉柴,只允許背多少砍多少。當時人們認為背多少砍多少的話就能得到天神的原諒。
(6)時代不同了,可正因為沒有車道,多拉卡村的人們至今過著一種既能保護環境又能被天神原諒的生活。我不知道以前的情況,反正現在村民們完全知道他們的生活無法和世界上其他的地方相比。因此,他們是以一種苦楚的心情,在旅游者看來像世外桃源般美麗的風景中過著日子。
⑦特別是年輕人、小孩子都渴望離開村子去有電有車的城市。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就是我們,在沒法用汽車的這里,也深感不便,每時每刻都是全副武裝登山。從汽車的終點站到村莊,我們竟雇了十五個人搬運器材和食品,多余的東西不得不放棄。
⑧首先放棄的就是啤酒,啤酒比什么都重。想過酒癮,威士忌更有效果。我們四人帶了六瓶,每人一瓶半,估計能對付著喝十天,
⑨然而威士忌和啤酒,其作用是不同的。
⑩當汗淋淋地結束了一天的拍攝,面對眼前流淌著的清洌的小河時,我情不自禁地說:“啊,如果把啤酒在這小河中鎮一下的話,該有多好喝呀。”
⑾現在再提經過大家協商放棄的啤酒真是沒有道理。這時有人追問我說出來的這句忌語。他不是我的同僚,而是村里的少年切特里。
12他問翻譯:“剛才那人說了什么?”當他弄清什么意思時,兩眼放光地說道:“要啤酒的話,我去給你們買來。”
13“……去什么地方買?”
14“恰里科特。”
15恰里科特是我們丟了車子雇人的那個山嶺所在地,即使是大人也要走一個半小時。
16“是不是太遠了?”
17“沒問題。天黑之前回來。”
18他勁頭十足地要去,我就把小帆布包和錢交給了他。“那么,辛苦你了,可以的話買四瓶來。”
19切特里興高采烈地跑了出去,到八點左右背了五瓶啤酒回來。大家興奮地鼓掌慶祝。
20第二天午后,來攝影現場看熱鬧的切特里問道:“今天不要啤酒嗎?”
21“要當然是要的,只是你太辛苦了。”
22“沒問題。今天是星期六,已經放學了,明天也休息,我給你買許多‘星’牌啤酒。”
23“星”牌啤酒是尼泊爾當地的啤酒。我一高興,給了他一個比昨天更大的帆布包和能買一打啤酒以上的錢。切特里更起勁了,蹦蹦跳跳地跑了出去。
24可是到了晚上他還沒回來。到了臨近午夜還是沒有消息。我向村民打聽會不會出事了,他們異口同聲地說:“如果給了他那么多錢,肯定是跑了。有那么一筆錢,就是到首都加德滿都也沒問題。”
25十五歲的切特里是越過一座山從一個更小的村子來到這里的,平時就寄住在這里去上學。土屋里放一張床,鋪上只有一張席子。因為我拍過他住的地方并問了許多問題,所以對他的…隋況是了解的。
26在那間土屋里,切特里每天吃著自己做的咖喱飯發奮學習。咖喱是他把兩種香料和辣椒放在一起夾在石頭里磨了以后和蔬菜一起煮出來的。由于土屋很暗,白天在家學習也得點著油燈。
27切特里還是沒有回來。第二天也沒有回來。到第三天也就是星期一還沒有回來。我到學校向老師說明情況、道歉并商量對策,可是連老師都說:“不必擔心,不會出事的。拿了那么一筆錢,大概跑了吧。”
28我后悔不已。稀里糊涂憑自己的感覺把對尼泊爾孩子來說簡直難以相信的一筆巨款交給了他,誤了那么好的孩子的一生。
29然而我想還是事故吧。但愿別發生他們說的事。
30這樣坐立不安的過了三天,到了第三天深夜,有人猛敲我宿舍的門。唉呀,打開門一看,切特里站在外面。
31他渾身泥漿,衣服弄得皺巴巴的。聽他說由于恰里科特只有四瓶啤酒,就爬了四座山直到另一個山嶺。
32一共買了十瓶,路上跌倒打碎了三瓶,切特里哭著拿出所有玻璃碎片給我看,并拿出了找的錢。
33我抱住他的肩膀哭了。很久了,我不曾那樣哭過,也不曾那樣深刻全面地反省過。
(選自《尼泊爾的啤酒》吉田直哉<日>)
11.“那是四年前的事了”,但“卻比昨天發生的事印象還要鮮明得多”,文章開篇這樣寫有什么作用?(3分)
12.文章第②③④段主要說明了什么事情?(3分)
13.怎樣理解第⑥段中“他們是以一種苦楚的心情,在旅游者看來像世外桃源般美麗的風景中過著日子”?(3分)
14.第⑩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3分)
15.第⑾段中切特里的“兩眼放光”、“勁頭十足”、“興高采烈”,表現了切特里怎樣的品質?(3分)
16.文中插入第(25)(26)兩段有什么必要?(3分)
17.“我”為什么會“抱住他的肩膀哭了”?“我”為什么要“深刻全面地反省”?(3分)
(三)《蘇比拉的禮物》
一天,健康恢復中心的一群年輕人來到香巴拉野生動物保護區考察旅行。香巴拉的創建人蒂皮·赫德倫笑容滿面地指著圍欄中的獵豹介紹說:“它叫蘇比拉,是只3歲的獵豹。”
蘇比拉把頭轉向觀眾,凝視著他們。濃密的茶色皮毛上,密密麻麻的黑色斑紋那么耀眼,觀眾們發出由衷的贊嘆:“啊啊……瞧啊,它真美!”
唯獨后排一個十幾歲的男孩不耐煩和不滿意地嘟嚷著,他是科里。17歲的科里一直夢想做一名職業棒球隊球員,沒有人懷疑科里的能力。州里一位為名校物色棒球人才的人也是如此,他招募了科里。然而這都是車禍以前的事了。
科里在車禍中失去了一條腿,一同失去的,還有希望、精神支柱。他苦惱萬分,身心疲憊,萬念俱灰,自暴自棄。他不敢想未來,他拒絕別人的幫助。“別纏著我,”科里曾對康復中心主任說過,“你幫不了我,沒人能幫我。”
導游介紹說:“獵豹從不吃腐肉,而是吃鮮肉。雖然被關在圍欄里。”
腐肉?這個詞似乎引起了那個男孩的興趣。那不討人喜歡的年輕人大聲問道:“腐肉是什么意思?”
“指的是解剖用的尸體,一般的尸體,遺體。”年輕的助手說。
“獵豹不吃被車撞死的人和動物。”那男孩嘿嘿地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