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說:公輸盤不說 秦王不說 B.有:北方有侮臣者 長約八分有奇
C.足: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東坡現右足 D.子:愿借子殺之 天子之怒
2.選出詞的用法不同的一項( )
A.以:將以攻宋 以牒為城 B.之:宋何罪之有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于:有余于地 不足于民 D.而:宋無罪而攻之 知而不爭
3.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①公輸盤不說: ②請說之: ③知而不爭:
④不可謂知類: ⑤吾義固不殺人 ⑥不可謂仁
⑦不可謂智 ⑧知而不爭
4.用“/”線標出下面句子的停頓。
荊 國 有 余 于 地 而 不 足 于 民
5.翻譯下面句子。
夫子何命焉為?
宋何罪之有?
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
6.這幾段文字最主要的描寫方式是:
7.概括這幾段文字的大意。
8.(1)第一段交代子墨子匆匆行程的幾個動詞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樣的心態和精神?
(2)公輸盤就是魯班,子墨子就是墨子。分別寫出一個與這兩位歷史人物有關的成語。
①與魯班有關的成語: ②與墨子有關的成語:
9.墨子勸服公輸盤的語言頗具特點,從論辯技巧上看,你認為成功的關鍵在哪里?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 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含義。
(1)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2)蹴爾而與之 蹴:
(3)鄉為身死而不受 鄉: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5)萬鐘于我何加焉 何加: (6)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
(7)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辯 (8)故不為茍得也 茍:
(9)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10)所惡有甚于死者 惡:
2. 下列各組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婦拍而嗚之(《口技》)
B. 此之謂失其本心 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C.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至于負者歌于途(《醉翁亭記》
D.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3. 下列加點字解釋相同的兩組是( )( )
A. 弗敢加也萬鐘于我何加焉B. 故不為茍得也為宮室之美為之
C. 得之則生所識窮乏者得我與D. 鄉為身死而不受便扶向路
E. 宮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
4.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各句。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3)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反復論證了一個什么觀點?主要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答
6、文意理解:
(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請搜尋古今這樣的“賢者”的言或行去印證孟子的觀點,完成下面的表格。
人物
言或行
(2)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曾經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現在的學校教育則強調我們中小學生要“珍愛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就刪掉了“見義勇為,敢于斗爭”的字樣,你是怎樣看待這一問題的?
(3)作為繼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師,孟子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請根據自己的積累,試寫出其中的兩條(不得從本文中選取)。
(4).作者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列舉了“不食嗟來之食”的事例,請你給本文補充-個論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儒家認為“性相近,習相遠”,即人們生來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會環境與物欲使人的“性”差距變大,有人變“惡”了。閱讀選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這一觀點相近,并寫下來。